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组织管理制度“脆弱”的根源与综合治理之策/牛 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 亮 日期:2021-05-26 13:05:49
环境的适应力,确保使用制度之人能够驾驭和主导被动局面,快速实现局面稳定和人心安抚。对此,领导者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强化制度内容建设。领导者应在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事物发展规律、组织成长规律和任务推进流程的基础上,把牢底线与上线,明确画界,使执行者知晓应该绝对服从和执行的原则性标准,以及可以自由发挥、创新实践的范围。这既可放大制度内容的囊括度,使其真正实现对单位运行过程的全覆盖,又可以保证具体条款的先进性与时效性,还可为一线员工提供施展舞台,强化制度的适用性。另一方面,灵活化制度推进方式,避免单一的命令式实施。可适度增加上下级讨论空间,允许一线员工在危机情况下灵活调整与变通一般条款,为“火线政策”提供存续空间。领导者应该明确,无论是一般情况还是特殊状况,制度实施的目的就在于化解风险、稳定局面、保障运行。因此,应该以“维稳”和“求效”为监督把关的核心,适度放开形式上的局限,为下属营造更为轻松和包容的氛围。此时,一线员工主动执行意愿发挥得越充分,将越能提升制度韧性而展现其对现实环境的适应和驾驭能力。
  (二)立足管理效应丰富内涵条款
  有韧性的制度体系应该具有“吸附性”框架结构,在把牢原则底线、筑牢一般准则的基础上,善于根据现实情况变动,实时增补内容要求,不断丰富整体构成。从一线执行者的角度而言,这要求单位制度能及时吸取教训,并以规则形式对后续行动进行提示与警醒。首先,制度建设应凸显时代性,确保规则条款的先进性与社会适用性,使其既能预警新型问题,又能应对各种新现象,还能兼顾下属充分表现需求进而为个人提供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借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同步实现对领导者权力的有效约束,在尊重民众、重视诉求的过程中实现权力管控的适度分散与限制,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其次,结合复杂风险环境特征,制度建设应凸显包容性。在架构上为吸取经验教训留有空间,以开放式条款保障后续增补行为落实,也以灵活适用观念为微观执行层面的创新解读留有余地。宏观规则应着力强调原则性标准而放宽一般执行方式,在为下属划清界限、指明方向的前提下,可将技术性决策的选择权交给一线员工,以此提升制度规则的延伸、延展性而保证执行效果的立竿见影。再次,制度建设还应凸显平等性和客观性。丰富制度条款内容并非主张领导者对单位事务处理处处设限,而是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为大众观点的体现提供必要的制度平台,允许合理的“临时政策”在完善后上升为正式制度以指导后续工作开展。一线员工在遵循制度规章处理危机问题时,应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民众诉求进行轻重缓急的重新排序,优先处理民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事务,将安抚人心视为高于业绩表现的首要任务,并以此对刚性规则进行属地变通,使“火线政策”的合理性、价值性得以体现。
  (三)立足实际情况放宽微观行动
  制度“脆弱”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无法适应现实情况。此时,组织管理呈现出越管越乱的局面,不仅约束效力不复存在,管控效果事与愿违,周围人群也会因为制度混乱而行为无序,甚至出现全线溃败的恶劣后果。根治如此制度“脆弱症”,自然要回到现实环境中,确保指导、引领与管控行为合乎实际。这涉及一线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