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解决年轻干部逢提必疑问题须补齐“制度短板”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单士瀚 日期:2014-02-24 09:07:17
  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也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迫切需要。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年轻干部的提拔不断受到社会的“围观”和质疑,甚至出现了“逢提必疑”的偏激情绪,一些“最年轻市长”“最年轻女镇长”之类的新闻常常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甚至被炒得沸沸扬扬。究竟如何看待和破解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年轻干部逢提必疑源于“制度短板”
  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众多因素中,什么是根源性的因素,是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1.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表现及分析。受到质疑的年轻干部提拔情况可以说表现各异,有的是“火箭式”提拔,用一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就爬完了一般干部几年才能登上的台阶,进步飞快;有的是“闪电式”提拔,从名不见经传的干部,一夜之间摇身变成了重要岗位的领导;有的是“靠山式”提拔,被曝出有着“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背景。质疑的焦点也各有不同,年轻干部的年龄、身份、学历、提速、关系等,都可能成为社会关注和质疑的焦点。由此看来,逢提必疑并不是针对哪一类年轻干部,也不是针对哪一方面问题,这就意味着某些深层次的共性因素才是造成逢提必疑现象的根源。
  2.制度层面才是舆论“攻防”的“主战场”。如果仔细研究年轻干部提拔风波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何种理由的质疑,其实都是以制度为潜在的“武器”。在风波初期,其常表现为“指责违规操作VS宣称符合规定”,质疑者以某方面违规为理由指责提拔不公,而此时官方常以“符合干部选拔任用规定”予以回应。在风波发酵后,其表现为“穷追不舍找问题VS疲于应对忙辟谣”,更多人加入质疑队伍,开始“人肉”更多信息,发布更多虚虚实实的违规线索,要求政府做出回应。最后阶段则是关键证据“大PK”,以质疑者找到致命违规问题改变任用结果,或者政府充分证明任用合理合规消除疑虑而告终。可见,质疑与回应都是围绕制度而进行的,制度问题才是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现象产生的根源。
  3.逢提必疑的源头化解最终需要归结于制度。客观上来看,类似“湘潭神女”等违规提拔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导致了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现象的产生,而更多的质疑又使一些新的违规者被曝光,进一步激化了逢提必疑的公众情绪。但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绝不应当是一种常态,仅靠质疑解决不了干部选拔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侵蚀和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对所有的干部选任问题来说,制度的完善与改进才是解决之道,正是制度的缺陷产生了“年轻疑虑症”,要真正解决年轻干部逢提必疑问题,必须把制度作为根本。
  二、反思产生年轻干部逢提必疑问题的制度缺口
  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现象的发生,既有干部选任制度方面的问题,也有信息管理制度、舆情处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任标准不统一。针对年轻干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