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解决年轻干部逢提必疑问题须补齐“制度短板”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单士瀚 日期:2014-02-24 09:07:17
拔出年轻有为的优秀干部。三是公开选任信息,既要充分公开拟选任年轻干部的信息,增加公众的了解,更要主动公开选任过程中的工作信息,减少误解和猜疑。
  2.提升公信力,完善监督制度。一是健全监督体系,在内部监督上要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同时对年轻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有效的监督,消除监督的盲区。二是扩大监督主体,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选任环节,防范“暗箱操作”,增加透明度。三是强化监督责任,坚持职、权、责相统一,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涉事人员责任,同时要追究相关监督机构和具体人员的责任,促进监督职责履行到位,提升选任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3.搭建平台,完善培养制度。一是实行梯队式培养。要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机制,精选“苗子”,把那些有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尽早选出来,重点培养。对他们单独建档,重点跟踪,建立培养台账,让他们尽早进入公众和组织的视野。二是实行下沉式培养。古语称“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要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去锻炼,为他们提供磨炼成长、服务群众的舞台,也为他们提供发现问题、改进不足的“试错”空间。三是实行压担式培养。注重激发和检验年轻干部的潜能,安排年轻干部在重要岗位上经受磨炼,在重点工作中增长才干,在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环境中担当主角,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勇挑重担中崭露头角,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4.着眼长远,完善考评制度。一是开展适岗性评估。在年轻干部提拔之前,要围绕新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标准,科学评估拟提拔对象能否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以提高年轻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二是注重容错性评价。探索建立年轻干部容错性评价机制,在年轻干部提拔上岗初期,辩证地看待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及差错,及时跟踪提醒,帮助其改进,避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成长。三是实行不适性调整。对于提拔后经过一段时期考察,发现确实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年轻干部,要通过退出机制,针对情况进行岗位调整,让公众认识到干部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提高公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信任度。
  5.规范管理,完善保障制度。一是严格责任追究。要改进查纠方式,增加违规成本,严肃处理在年轻干部选拔中弄虚作假、败坏风气的责任人员。二是加强舆情分析。在年轻干部选拔中,要密切关注舆情,对出现的质疑之声要积极调查,掌握实情,主动回应,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三是依法维护秩序。对正常提拔的优秀干部,政府要通过公布实绩等方式,澄清事实,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于故意散布虚假言论,甚至恶意造谣、诽谤中伤,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员,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和打击,维护健康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泗阳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责任编辑 王秀芳  
  E-mail:ldkxwxf@163.com  
  电  话:0371 - 63926290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