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韧性:生成机理及其时代诉求/薛俊丽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薛俊丽 日期:2022-06-17 09:07:55
系的建设,在党的一大党纲中就规定:“凡是党员不超过十人的地方委员会,应设书记一人;……超过三十人的,应从委员会的委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2]2从二大开始,每一部党章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规定组织系统或组织机构的运转方式。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明确了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组织的基本职能,特别是明确了支部的职能,即“支部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2]26,为党的意志传递到基层提供了组织保证,也使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紧密联系,有力地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韧性。后来修订的党章对党的组织系统不断加以完善,使党的组织体系愈加严密。
  第三,拥有忠诚担当的组织成员。党员是政党组织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党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政党组织韧性的强度。中国共产党除了特殊时期制定的九大、十大党章,其余党章都把“党员”作为第一章。由此可见,党对打造有共同信念、对党忠诚的组织成员的重视。从党员入党程序与入党条件来看,党章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譬如,三大党章把新党员入党由原来的“须由党员一个介绍”更改为“须有正式入党半年以上之党员二人之介绍”[2]14;七大党章把入党条件从三个提高到包括年龄、阶层、交纳党费、权利和义务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此外,在党员标准中,党尤其重视对党员政治标准的要求。在一大党纲中,就有“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2]1的入党要求。此后,还增加了“严守本党一切秘密”“服从党的决议”等要求。在十九大党章中,更是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明确提出。百年来,无数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拼搏、奉献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员责任的担当和对党组织的忠诚。中国共产党拥有这样一支忠诚担当的党员队伍,是其能够有效发挥韧性的可靠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基因—响应”互动的生成
  探究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基因和政党韧性响应生成的要素,仅仅打开了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生成的“内部黑箱”,还需要进一步探究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基因—响应”互动的因素。促进中国共产党从政党韧性基因转为政党韧性响应的因素是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促进政党韧性响应转为政党韧性基因的因素是不断反思的学习精神。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拥有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当危机来临时,政党韧性基因不会自发转变为政党韧性响应,它需要一种推力。这种推力就是党的斗争精神。在党的一大党纲中就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2]1。从七大党章开始,“斗争”及其同义词“奋斗”成为党章中最为重要的词语之一,贯穿于之后的所有党章。七大党章提出“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2]44,八大党章提出“同危害我国独立和安全的势力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进行严肃的斗争”[2]63,十四大党章提出“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十九大党章中“斗争”一词共出现9次、“奋斗”一词共出现11次。斗争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危机时不躲避、敢担当,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发政党韧性基因转为政党韧性响应,有力地应对各种危机。
  另一方面,拥有不断反思的学习精神。经历风险之后,有些组织一败涂地,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