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韧性:生成机理及其时代诉求/薛俊丽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薛俊丽 日期:2022-06-17 09:07:55
  【摘  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组织,能够百炼成钢的密码在于具有良好的韧性品质。用“两仪”互动模型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是由政党韧性基因与政党韧性响应在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断反思的学习精神促进下循环迭代生成的。政党韧性基因由系统科学的组织理论、崇高具体的组织愿景和人民至上的组织宗旨构成,政党韧性响应由集中统一的组织领导、结构严密的组织体系、忠诚担当的组织成员构成。根据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生成机理,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执政环境和现代化变革浪潮,亟须党以持续性、系统性、创新性思维锤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更强大的政党韧性。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生成机理;时代诉求
  【作者简介】薛俊丽(1980— ),女,运城学院政法系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建及价值观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脱贫地区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BDJ069)

  【中图分类号】C933;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2)06-0015-04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中铸就辉煌,在风雨中愈加弥坚,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其奥秘是什么呢?学界根据不同分析框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学习型政党理论认为,党能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风险调整学习内容。适应型政党理论认为,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政策。尽管这些分析框架给出了有价值的答案,但并没有概括出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独特品质。组织管理学把组织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转危为安、绝地重生的能力称为组织韧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组织,能够百炼成钢的密码之一在于具有良好的韧性。当前,韧性型政党已成为学界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新框架。但是,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生成机理的研究还不够。党章是浓缩的党史,凝聚了党的智慧和经验,也蕴含着党韧性品质生成的规律。因此,本文以历次党章为文本,考察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生成机理。
  一、韧性、政党韧性及政党韧性生成的分析框架
  (一)韧性
  在西方语义学中,“韧性”一词意为“反弹、弹回”。19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学界开始把“韧性”运用到物理学中,用以描述物体受到外力冲击后发生形变又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一种特性。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学者霍林率先将“韧性”运用到生态学中,并根据“韧性”情况分为工程韧性和生态韧性两种类型。生态韧性与工程韧性不同,着重强调生态系统对于外界干扰的自我适应和自我修复能力。20世纪80年代,梅耶进一步把“韧性”概念引入组织管理学,用来研究组织对环境冲击的适应性,由此开创了组织韧性新领域。对于组织韧性的内涵,学者们在研究中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最初,人们仅仅用组织韧性来表示组织为应对危机发生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措施。但是,随着人们对组织韧性研究的深入,其含义拓展到组织在应对危机之后超越原有状态的能力。由此可见,韧性理论经历了从物理韧性到生态韧性再到组织韧性的学科演变过程,韧性概念的内涵在学科演进中被不断重塑和发展。简言之,韧性理论虽然多元复杂,但都强调系统遭遇外力冲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