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聚英才”到“尽其才”:障碍与解决之道——以单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例/常 浩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常 浩 日期:2022-06-17 09:06:57
些单位一味追求“政绩”,打造“面子工程”,所设岗位看似高端,却不符合本单位发展实际。许多紧缺人才的一线基层岗位数量不足,导致相应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没有发挥所学的机会。还有个别单位为了留住人才、图省事,过分强调因人设岗的灵活性原则,机械地根据引进人才的专业设置各种新岗,而不能充分实现人才效能与单位发展的密切融合,造成人员冗余、效率低下。这些新岗位可能游离于单位的主业之外,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撑和专业技能沉淀,让原本为了给广大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平台、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优惠政策,成为很多人才从此被束之高阁、置之不理的原因之一。
  (三)措施公平性不足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离不开各种措施上的公平性保障,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担心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采取了不合理的社会资源倾斜政策,从而出现使优惠向特权转变的趋势。这种过分对高层次人才另眼相待、高看一眼的行为,不仅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公,还会让高层次人才处在脱离集体、难以融入工作环境的巨大压力之中,违背了领导者以人才效应带动单位整体发展的初衷。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程序上,部分地方文件中的规定模糊不清、要求模棱两可,给有关人员钻空子提供了可能,破坏了高层次人才聘任程序的公平性。
  二、从“聚英才”到“尽其才”之间存在的障碍
  (一)用非所学的工作安排限制才能发挥
  许多高层次人才就职之后,没有能够从事与自身专业特长相符的工作内容。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在引才阶段的急切盲目,导致实际安排工作时面临种种客观限制,无法提供人才所需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是相关负责人对引进的人才缺少清晰全面的职能定位,将高学历当作万金油,认为高层次人才不需要针对性和具体化的人才配置方案。这种用非所学会导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难以实现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成果转化;二是可能出现高层次人才事事要干、事事不专的情况,增加了个体压力,降低了整体效率,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配套培养机制缺失阻滞人才队伍建设
  一些单位在对待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上,存在着走捷径抄近道、重眼前轻长远的功利思想。一方面,个别单位的领导者急于求成,把高层次人才当作推动单位发展的灵丹妙药,动用各种资源引进大批外部人才。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或单位陷入夺才挖才的恶性竞争中,高层次人才市场虚火上扬,个体跳槽频繁,社会资源空转,严重影响了地方发展的整体步伐。[2]另一方面,一些单位以困难大、周期长等为由,只注重引进人才,不重视培养人才、生成人才,面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才需求,总想着一引了之。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投入的成本,难以形成传、帮、带一体的人才梯队,也不利于单位归属感与凝聚力的形成。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忽视,看似是对高层次人才能力的肯定与信任,实质上则是一种人才能力的单向消费,限制了高层次人才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空间与可能。
  (三)过高的心理预期引发对工作能力的怀疑
  在对待高层次人才工作能力的问题上,部分单位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甚至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高层次人才有学历但无能力,对于外部人才抱有较为强烈的壁垒意识、本土意识。这样的偏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