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黄河政治文明基因与新时代中国治理智慧探析/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0-10-20 15:08:18
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以完善的法制和有效的国家治理作为保证。他认为,讲礼义者称王天下,此为王道;讲信用者称霸诸侯,此为霸道;讲阴谋权术者自取灭亡,此为亡国之道。也就是说,即使行使霸道,也要遵循最底线的规则,比如信用;否则,肆无忌惮,必遭灭亡。总体而言,儒家思想是尊崇王道、排斥和贬低霸道的。孟子认为,春秋五霸全是“三王之罪人”[2]260,荀子认为,五霸“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5]99!所以说“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霸)”[5]99。黄河政治文明从氏族到部落,到邦国文明,再到大一统的分封制国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化融合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兼并直至统一,尤其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的统一,长达五百多年,其间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群雄逐鹿,各诸侯国在处理相互之间关系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其中的王霸思想及其王霸历史过程对于今天处理好复杂的国际关系、应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坚守道义制高点,坚持不称霸的根本战略,坚决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道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衡量指标和精神动力,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则。任何违反和践踏道义的野蛮国家行为,即使能够在特定时期或短期内达到国家扩张的目的,也会由于违背了人的本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而最终招致可耻的、凄惨的失败。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逻辑,也是黄河政治文明的进化史和世界历史的演化史所反复证明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黄河政治文明所揭示的王霸之辩的命题,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其对于王霸之辩命题的解答,今天仍是正确答案,那就是尊王道、弃霸道。不称霸,不仅是维护国际道义的要求,而且从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量来说,称霸都是一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的行为,最不符合经济原则。从我国春秋五霸来说,《荀子·王霸》所列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虽然曾经整兵经武、挟势用诈、耀武扬威,但结局都很惨,可谓取虚名而招实祸。比如,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道义大旗,号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谓风光一时,赢得生前身后名,但“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11]。其后,齐国内乱不已,国势日衰,直至“田氏买齐”,姜氏齐国灰飞烟灭,曾经不可一世的称霸传奇变成了为他姓火中取栗的笑料。晋文公的称霸尽管可谓名利双收、生荣死哀,但由于称霸需求衍生固化了权臣统兵制度,晋国王室控制力衰减,最后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楚庄王可畏意气风发,曾经问鼎中原,所向无敌,却在争霸过程中埋下了逞强斗狠、不重道义、国大无政的不良政治基因,此后楚国政治混乱、楚才晋用,最后在战国纷争中为秦国所灭。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尽管也都雄心勃勃地到中原争霸,在满足了一时的虚名后,两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国家迅速败亡,甚至都没有熬到战国时代,仅仅留下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教训。从最近的世界史来说,德、意、日法西斯企图称霸世界,最后都遭受惨重失败。苏联热衷于与美国争霸,导致国内经济社会结构失衡和战略严重透支,最终诱致国家解体。现在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