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全面从严治党”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于 江 日期:2015-12-07 15:50:51
中,习近平说:“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三)从作风建设上,重塑执政形象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从2013年6月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着力改善党的作风,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塑一个“作风过硬、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形象。一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作风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甚至忘记了党的宗旨是什么,进而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越来越听不到人民群众的心声,越来越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二是党员干部必须转变政绩观。“全面从严治党”,转变作风,重塑执政党形象,就要从根本上纠正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使之树立并强化勤政为民、执政为民的正确理念。2014年中组部发布了考核干部的新规定,GDP不再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指标,同时新增了民生和生态环境考核指标,这是一个符合实际、贴近民心的重要转变,有利于在全社会重塑执政党的形象,改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我们党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及时和必要。
  (四)从反腐倡廉上,重拾民众信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信任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执政党之所以面临诸多的问题、挑战、危机,其症结就是执政党正在失去人民的信心和信任。信心和信任危机的深刻性虽然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但确实是很多人能深切地感受到的。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腐败问题不断出现。腐败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蛀虫,更是政治领域的毒瘤,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影响到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打击腐败,整顿党风,重拾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正是弘扬正义、保证党和国家长盛不衰的需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形势使然、民心所向。反腐惩恶,既要动真从严,又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正面典型,又要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从而营造一种高压态势,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不敢腐”慢慢向“不想腐”转变,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逐步在社会上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措施,更是人民的迫切期望。长期、有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反腐,是顺应民意的体现,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五)从制度建设上,净化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恶化,必然助长官场陋习,滋生腐败毒瘤,败坏社会风气;政治生态良好,则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从政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但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不好、从政环境不健康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些重大项目表面上程序公开、全程监督,暗地里却是权钱交易;庸政、懒政现象依然存在,“为官不为”的党员干部还不在少数;社会心理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