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不做“完美”领导者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郭保伟 孙志强 日期:2013-11-29 15:57:31
洗垢求瘢,看上去这对推进工作的精细化很有好处,但也会使领导者专注于他人的过失而忽略他人的成绩,导致他人不仅没有被赏识的感觉,还会陡增压力和挫折感,并由此产生不满和厌倦,造成人人自危的不良局面。实际上,包括领导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有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人人都有犯错的必然性。所以,领导者的包容胸怀至关重要。包容他人,不是对他人的过失视而不见,而是允许其犯错误和给予其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领导者还要善于赏识他人,特别是赏识那些曾经犯过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使组织成员同心协力。
  三是互补。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完美”领导者为了使组织“出人头地”,抑或为了显示自己过人的领导能力,往往较少考虑组织成员能力的差异性,把组织成员的能力理想化,或鼓励竞争、忽视合作,主要表现为工作上千篇一律高标准、严要求,甚至层层加码,使不少人“不堪重负”,或者彼此抱怨,导致人际生态或工作环境恶化。实际上,在任何组织中,每个人都有长短优劣,只有扬长避短、扬优补劣,各尽所能、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共赢发展。所以,领导者不能把自己和组织成员看得完美无缺,也不能把组织成员的能力等量齐观,应该着眼于整体结构的优化和作用的正确方向,“量体裁衣”式地为组织成员搭建优势互补的平台,这样才能用不完美创造“完美”,用合力创造奇迹。
  四是换位。“完美”领导者考虑问题更愿意从工作出发,这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习惯把自己作为榜样,很少考虑组织成员的感受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及意愿。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做法,让组织成员很无奈,也很心寒,容易让组织成员产生逆反心理。实际上,人有被尊重的需要,有各自的困难和局限性,只有得到尊重和理解,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所以,领导者要善于换位思考,在考虑工作如何“完美”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使组织成员心情愉悦地工作,有条件地、因人制宜地提出目标和要求。只有这样,组织成员才会把人文关怀转化为工作动力,不遗余力地工作,更高水平地完成工作任务。
  五是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完美”领导者往往具有一言九鼎的个性,这对提高执行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种个性堵塞了与组织成员沟通的渠道,失去了思想交锋的机会,导致了组织成员从不能说到不想说,直至保持沉默。这样的氛围,表面看来“风平浪静”,但长期下去就会“暗流涌动”,即没有“话语”空间的组织成员会以不同的方式如抱怨、议论等释放自己的不满。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若能听取和采纳组织成员的意见和建议,适当地就自己的想法做些妥协让步,更有利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推动工作。因为领导者的妥协会使组织成员有一种按自己的意志办事和被尊重的感觉,自然就会产生工作的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青岛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王秀芳  
  E-mail:ldkxwxf@163.com  
  电  话:0371 - 63926290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