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不做“完美”领导者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郭保伟 孙志强 日期:2013-11-29 15:57:31
,搞得人心惶惶。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领导者往往不是直面制约组织发展的因素想对策、找办法,而是急功近利、鞭打快牛,给组织成员以更高和更多的期待,盲目提出“超赶”目标。这些做法会使焦虑相互“传染”,压力陡增,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四是虚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维护领导者的个人尊严及权威,是领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以及得到他人尊重的重要前提。但是,他人的维护和尊重并不是因为领导者完美无缺,而是基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及其工作能力被广泛认可。因此,领导者无须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从而在完善自我中实现组织的发展。但“完美”领导者往往把维护自己的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经常是不懂装懂,瞎指挥、乱作为,以此掩饰自己的不足,或为自己的不足辩解。更有甚者,还把自己的失误转嫁给组织成员。这些做法不仅使组织成员产生厌烦情绪,还会使组织发展蒙受损失,给领导者自身“抹黑”。
 
  二、“完美”引发的抱怨
 
  从人的因素来讲,领导活动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完美”领导者的做法不仅容易诱发自己的烦恼,还会给组织成员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由于“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领导者的“完美”实践就会导致组织成员的抱怨。抱怨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心理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心理辞职,即人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动力,乃至存在厌倦情绪,工作基本上处于消极应付的状态。
  一是施加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耳熟能详的话语。固然,压力对人的行为会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压力转化为动力是需要条件的,至少要能够为人们提供与压力相当的回报,即“诱因”能够使人们看到付出后某些个人需要的满足,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持续的压力只能造成抱怨。“完美”领导者往往喜欢用自己的境界要求组织成员,一句“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就心安理得地“只让马儿跑,不喂马儿草”。但是,组织成员的“成本核算”绝不接纳长期的“亏本买卖”,更不情愿过多地“透支”未来。当然,组织成员的这种心态并非完全正确,但领导者若不有张有弛地管理好组织成员的情绪,为了实现自己的“完美”要求而不断施压于组织成员,组织成员终会筋疲力尽,这也就意味着组织最终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是批评指责。批评反映了领导者对组织成员的关注,这话没错。如果组织成员被边缘化,就不可能进入领导的“法眼”,何来批评?再说,既然人无完人,对于组织成员的过失,适度的批评不仅应该,而且会起到积极作用。否则,领导者没有是非曲直,只会助长不良风气。但是,“完美”领导者把批评当成了“家常便饭”,这就会有“鸡蛋里挑骨头”的嫌疑,会搞得人人自危,让人焦虑不安。另外,在批评尺度的把握上,“完美”领导者往往小题大做,让人承受太大的压力,失去做事的勇气和智慧。另外,不分场合的批评会使组织成员无地自容,特别委屈和沮丧。以上做法,也许领导者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伤害了组织成员的自尊,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事无巨细。细节决定成败,这是近些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