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上山 日期:2013-03-01 15:43:43
数职,对党建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从党员素质看,有些党员、支部成员出于自身或小团体利益的考虑,参与甚至领头集体上访。从党员教育管理看,党员教育内容与党员思想实际差距较大,缺乏针对性,出现“言者不自然,听者不耐烦”的现象;党员跨地区、跨行业流动性增大,出现流动党员“难管理”、“管理难”的现象等。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还有,近年来农村“大款”干预村级选举或村务的现象频频出现,农村宗教、宗派势力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这对党的执政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5.民主的执政方式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民主政治在基层建设进程中日益加快,深入人心,群众对执政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部分基层党组织现有的执政方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落差。比如,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民主意识不强,政策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执政水平低,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运作方式,存在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以权代法的现象;部分村党组织书记重大事项个人说了算,独裁专断、盲目决策,“人治”色彩浓厚,混淆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过多地干预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的良性发挥和村民的自主性;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文明服务的意识,工作态度恶劣粗暴,党群干群矛盾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对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政党执政后,其执政能力与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执政体系的基础,更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但要具体贯彻这些大政方针并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修正与完善提供动力和依据;基层组织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但可以提出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并通过组织程序传递到党的决策机关;基层组织虽不直接向党和国家推荐重要干部,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基层组织虽不具备更大层面的组织动员能力,但要直接向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宣传,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之,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体系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否定的。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根据党的十八大的安排部署,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切实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职责。
  2.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创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