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江汉模式”新一轮改革:破解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瓶颈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卢爱国 陈伟东
日期:2012-06-04 15:29:32
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劳动、效能分化等问题,全面提升了社区公共服务质量。过去,人口信息分头采集,社区协管事务分散提供,导致重复劳动、效率低下。改革后,采取团队作业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人口信息的综合采集和信息共享,也实现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协管的综合化,解决了重复劳动问题,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提高了街道行政管理效能。改革前,街道行政管理存在机构设置过细、职能模糊不清、权责结构不顺、运转不畅等问题,通过理顺职能部门与街道行政机构的权责关系,街道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八大员”,解决了人权、财权、事权相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去科室化,组建“一室四部”的大部门组织体制,建立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大部门协作机制,使街道行政组织由封闭式运行转为开放式运行、办公式运行转为窗口式运行,打破机关与群众的“心墙”,提升了街道行政管理效能。 提高了社区居民自治效能。改革前,由于体制不顺,社区居委会功能过大、角色模糊。“江汉模式”新一轮改革将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公共服务站适度分离,社区居委会回归法定的自治职能,同时创设了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制,解决了居民自治资源不足、能力欠缺、热情不高问题。新体制运行以来,社区居委会通过对社区公共服务站有效行使“五权”,充分履行协助监督职能,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使居民自治由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由零散化向组织化转变,扩大了社区参与。 [注: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体制与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整合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1CZZ009)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趋向合作治理的新理念:地方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良性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0YJC810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