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配备改革对县乡干部成长路径的影响
一是减少副书记职数,由原来的3—5位减少到只有一位专职副书记,使一些资历较深、能力较强、各方面反映较好的县委常委失去了在换届工作中得到适当形式提拔的机会,有的常委会出现“到顶”的感觉,多数常委认为自己能担任县委常委已属不易,没有必要再去争取政治上的进步。二是专职副书记只有一个职数,有的地方分工又与县委常委重叠,导致副书记对自己的升迁前景产生危机感。常委对书记负责,增强了县委常委的工作主动性,同时也削弱了县委副书记对县委常委的领导功能。“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书记”这一传统的成长路径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县委常委、县长、书记”这条新的成长路径的开辟成为可能。三是上级下派干部到县级任职,特别是任党政正职,使仅有的正职岗位被下派干部挤占,也让原有的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配备改革对县乡领导干部心理变化的影响。一是现在一届五年,干部调整届期长了,成长路径变了,升迁空间小了,少数干部就会产生“这时不动何时动”的想法,大家都想动一下和往前挪一下,心理波动厉害,希望能在换届中得到提拔重用,副职想任正职,县乡正职想进机关或高层领导班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干部就四处打探干部调整信息,个别的甚至走东串西,找门路、拉关系,想方设法来实现个人意愿。二是一些干部既清楚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政策,又知道自己在换届中挪不了位或进入不了领导班子,心理就失衡,心态就不好,就可能会不负责任地乱发议论,发泄不满情绪。有的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甚至“撂挑子”,有的热衷于传播和制造小道消息,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如今各级组织进一步规范了干部任职年龄界限,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同志面临转任或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考验。有的看到别人被提拔,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有的个人目的未达到,就抱怨组织不关心;有的认为自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工作松懈,不思进取,情绪低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有时连钟也不撞,得过且过。 三、应对干部成长路径变化的几点对策 县乡干部工作在一线、战斗在基层,希望能尽早看到新的成长路径安排。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正视问题,采取对策,结合县乡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特别是要探索符合实际的、有利于调动县乡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县乡干部成长路径和规律,树立新的选人用人导向。 (一)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宣传力度,让干部安心工作。要加强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宣传,强化县乡领导干部对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变被动接受组织安排为积极支持配备改革的政策,让每个干部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进退去留和利益得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以健康的心态接受组织的挑选。 (二)干部选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让干部增强进取心。一是要坚持用科学的干部考察和考核制度来识别和评价干部、提拔和使用干部,把组织满意、干部服气、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县乡领导班子中来。二是要加大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