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方式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吴卫华 日期:2010-12-01 15:24:58
程中,领导决策思维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调整思维方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情在不断变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领导者,作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深入了解民情,倾听基层呼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判断。

  从一维走向多维,发挥智囊作用。把经验决策、个人决策和借助“外脑”决策结合起来,是现代决策思想的重要特征。所谓“外脑”,通常是指智囊团、思想库,这是领导者智力的延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单边的思维方式已远远不能驾驭这种复杂的局面,要更多地发挥专家智囊的作用。因此,要着力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公众普遍参与和党政部门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效益最大化。

  三、从优化公共服务着手,注重提高行政效能

  服务是领导的本质特征,是领导的全部任务和领导的实践过程。进入21世纪,随着法治社会进程加快,领导服务的内涵已延伸为含义更加广泛的公共服务。转变领导方式,要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在服务理念上要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各地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将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工作目标上,坚决克服“重物轻人”的片面倾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在服务内容上要突出改善民生。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人民群众之所忧,始终是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的,把扩大公共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战略重点,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既要下大力解决上学、医疗、住房、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又重点解决好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要坚持把解决单个民生突出问题与提升整体民生质量结合起来,把解决遗留的民生问题与新形势下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

  在服务手段上要发挥网络优势。在信息社会,领导者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以适应精简、公开、高效的要求。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全天候电子政务服务窗口,使各政府机构、企业以及民众间达成无障碍沟通,行政效率大为提高。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网络问政机制,推行网上服务,不仅使决策层与广大群众建立了直接沟通的渠道,还提高了服务公众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

  四、从把握统筹兼顾着手,注重推进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精髓,使之成为开展领导工作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策略,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领导工作的执行,既要围绕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又要做到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正确把握“大”和“小”的关系。换言之,就是要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全局与局部密不可分,没有局部就没有全局,没有全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