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基层情感治理的作用逻辑与运用策略/韩 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勇 日期:2021-11-17 17:22:17
  【摘  要】将情感带回基层治理是重新认识基层治理样态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基层治理中发挥情感因素作用,需要建构社会认同机制、诚信声誉机制、公共领域机制、信任互助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而在基层治理中实施情感治理,需要采用“以理驭情”(利益协调、价值嵌入和道德约束)和“以情驭情”(虚拟意象、陌生关系的熟人化和群众路线的深化)两种不同的运用策略。这些发现揭示了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可为和何以实施。
  【关 键 词】基层治理;情感治理;基层公共治理者;“以理驭情”;“以情驭情”
  【作者简介】韩勇(1979— ),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和治理创新。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校(院)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申报培育项目)“党建引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PY02)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20-0046-04

 

  一、问题的提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中国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关于情感因素的话题源远流长。虽然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人口流动性、治理技术的过度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原子化,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形态及社会结构上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家国同构”“克己复礼”“熟人社会”“邻里守望”等文化基因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同一性塑造影响深远,成为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可能的理论密匙。[1]因此,基层治理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回归,对弥补既有研究过于关注基层治理的技术性和规则性,而相对忽略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个体的异质性、治理的过度性等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植根于中国的情理社会文化基础,公共治理理论已经开始反思在解释基层行动时较为侧重工具理性的弊端。同时,我国基层情感治理创新实践中的党和政府“送温暖”和“领导慰问”、“一勺米百家粥”的邻里共享,以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现实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大量情感与治理互相关联的现象,不但符合以人为本的逻辑,而且被证明其所蕴含的人际互助性、地域归属感和成员亲密性等情感因素在基层激活自治、实现共治、完善德治、补充法治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因此,情感治理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想象力,研究潜力令人振奋。
  现有学术成果在基层情感治理的类型划分、社会基础、应用局限、发挥功能、形成动因、价值转换、历史演进、现实转型等方面进行了有深度的研究,主要回答了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仍然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理论上,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可为,即其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实践上,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实施,即在基层中成功运用情感治理的具体策略是什么?本文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基层情感治理的概念和定位
  (一)基层情感治理的概念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叙事中,情感治理历史悠久。古希腊哲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