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邻避事件的风险演化机制研究——以M市P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陈 辉 柳泽凡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辉 柳泽凡    日期:2021-04-01 17:01:39
  【摘  要】以M市P垃圾焚烧项目事件为例,在把握事件发展动态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探讨邻避事件中的风险演化问题。研究发现,邻避事件各风险要素之间并不是环环相扣的链式反应,而是形成了风险叠加效应。在演进前期,主要表现为敏感群体的环境风险放大;在演进中期,主要表现为媒体的风险传播和社会动员;在演进末期,主要表现为风险人群与政府的博弈。其中,演进末期是决定邻避冲突是否爆发的关键。风险人群的组织化程度、行为是否保持理性和克制、政府能否恰当应对,均决定着事件的走向。
  【关 键 词】邻避冲突;风险演化;风险感知;风险传播;政府治理
  【作者简介】陈辉(1981— ),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柳泽凡(1995— ),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污染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演化机制及其治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G003)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4-0116-05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的核电、火电、化工、垃圾发电等重大项目在兴建和运行过程中,面临项目所在地部分居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甚至诱发邻避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个别项目陷入“一建就闹,一闹就停”困局。诸多案例呈现“不要在我家后院(NIMBY,Not In My Backyard)”到“不要在我们后院(NIOBY,Not In Our Backyard)”再到“不要在任何人后院(NIABY,Not In Anybody’s Backyard)”的发展态势。邻避冲突及其示范效应,日益成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邻避冲突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目前学界对邻避问题已有较多研究。关于邻避冲突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有两类代表性观点。一类观点认为,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及其危害的不均衡分配是引发居民邻避态度的根本原因,为了避免邻避冲突的发生,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利益补偿机制,改变政府、企业、公众三方的收益成本函数并建构三方均衡利益关系,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另一类观点将邻避冲突归因于政府的决策模式,认为激发群众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规划、立项、建设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专断—压制”和“封闭式决策模式”,“传统的先验性由专家共同体确定工程技术参数与边界条件的决策程序已不合时宜”[1],治理邻避问题必须改变政府的决策模式,从行政命令改为民主协商,通过公众参与吸纳民意,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总的来看,虽然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和提升公民参与度两项举措在缓解邻避情绪、避免邻避冲突时的作用不容否认,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理解中国式邻避事件,不仅应该关注邻避设施的性质、邻避情绪的特征、公民环境意识、公共参与水平等因素,还应该注重对邻避事件过程的考察。从风险的视角来看,邻避事件之所以会发生,不仅与利益补偿机制不到位、政府决策模式不合时宜有关,还因为政府在项目立项建设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促使社会稳定风险凸显。关于邻避风险演化问题的学理分析,以下三个问题尤为关键:一是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