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8月下期

可持续生计模型下精准脱贫的逻辑困境及其长效机制研究/张 蕊 麻宝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蕊 麻宝斌 日期:2020-10-07 21:31:02

   【摘  要】可持续生计模型清晰地描述了人们在脱离贫困时的高度复杂性。为更好地解释脱贫长效性问题,可将该模型修正为包括政策输入、生计权利、生计资本、生计策略、脆弱性与生计输出六要素的分析框架,并分析当前精准脱贫存在的三大逻辑困境。一是价值困境:政策输入过程的强政治任务驱动性。二是实践困境:贫困户生计权利与生计资本的“脱嵌”。三是结果困境:“脱线式脱贫”难以形成可持续生计。要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必须重新定义脱贫结果的评价标准,构建贫困户生计输出的精准化评价机制;重新塑造脱贫实践路径,构建贫困户生计资本与生计权利的精准吸纳机制;重新引导价值回归,完善政策输入过程的制度化治理机制。

  【关 键 词】精准脱贫;可持续生计模型;政策输入;生计权利;生计策略
  【作者简介】张蕊(1986— ),女,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山东省社会风险评估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麻宝斌(1973— ),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精准扶贫外部输入与内部生计系统的精细化对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DGLJ12)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6-0097-05

 

  中国的扶贫策略经历了从针对行政单元的粗放式扶贫向滴灌式、靶向式的精准扶贫的转变,这既是扶贫方式的重大改进,也是扶贫理念的重要突破。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扶贫工作逐渐以政治任务的高度进驻各级政府的主要事务领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脱贫成效。然而,真正的脱贫应当是保证贫困对象摆脱贫困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不返贫,即实现长效脱贫。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模型,重点分析精准脱贫的逻辑困境,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的对策。

  本文的经验资料主要来自S省R市D区。D区共有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个、市定扶贫工作重点村3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04户、15583人,包括D区在内的R市于2018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基于资料的可获得性,作者对R市扶贫办、D区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D区的省定贫困村Z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部分贫困户实施了入户调查。通过对具体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考察,探讨精准脱贫的长效性问题。
  一、可持续生计模型及其修正
  可持续生计概念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舒尔茨对小农生产者的描述中:“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这些能力与资本品一样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迅速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1]到20世纪末期,农村出现了严重的“返贫困”及政府减贫负担过重等问题,贫困人口的可持续生计被重视起来。英国国际发展署率先将可持续生计方法作为减贫的主要战略和政策目标,提出可持续生计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SLF),后多被称为SLF模型。该模型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包括脆弱性、生计资本、制度与政策转化、生计策略以及生计输出五个要素。其中,脆弱性概述的是人们在多大程度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