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9月中期

《道德经》辩证型领导特质理论分析/张党珠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党珠 日期:2018-09-17 16:04:31
  【摘  要】《道德经》有着丰富的领导思想。以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律、对立统一律、否定之否定律三大规律为方法论,分析《道德经》的领导特质思想,可以发现其认为领导者的正面特质与负面特质的价值会根据量变而发生质变,二者可以相互融合,并经过不断“否定之否定”式的扬弃发展、变化后,形成和谐的、不断进步的领导特质。辩证型领导特质具有三个特点:动态发展、阴阳共生、精进扬弃,这有利于提升领导特质理论的解释力。
  【关 键 词】领导特质;辩证型;《道德经》
  【作者简介】张党珠(1981— ),男,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学与管理哲学、商业文明、企业文化。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新商业文明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TJGL17-026)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26-0026-04
 
  领导特质理论是最早对领导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学派,目前正迎来该理论研究的第三次高峰。[1]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道德经》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有着丰富的领导思想。《道德经》全书81章中,与如何治国、做领导有关的内容大概有66章,被众多学者一致认为是缔造“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历来是中国领导的主要阅读经典,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众多领袖都曾频繁引用《道德经》中名言,并深受《道德经》领导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领导者,如张瑞敏、任正非均从其中获得很多启发。本文通过诠释《道德经》中有关领导特质思想的语句,尝试性地提出辩证型领导特质理论,以期在领导特质理论的第三次研究高峰中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一、研究述评
  (一)《道德经》领导思想介绍
  本文以传世本王弼注本的《道德经》经文为主,经过全文统计发现,经书中出现的人称名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领导者的古代称呼,比如“侯王”在4章内出现5次;“王公”在1章内出现1次;“孤、寡、不谷”,即“侯王”或“王公”的谦称,在2章内出现2次;“强梁者”,即残暴的“侯王”,在1章内出现1次。另外一类是指贤明的领导者,比如“圣人”的出现频率最高,在24章内出现31次;“善为道者”与“有道者”是“圣人”的别称,分别出现在2章内2次与3章内3次。另外,老子的自称“我”在6章内出现18次、“吾”在15章内出现21次。老子作为得道者之一,其与主题也密切相关。
  在81章5000多字的《道德经》中,共计有一半以上的章节里出现了与现代领导者相对应的概念,出现次数之多足以证明“领导者”这个概念是《道德经》要表达的核心概念之一。“圣人”“善为道者”与“有道者”是老子思想的主要体现者,“孤、寡、不谷”“侯王”与“王公”是老子思想的学习者,前者是最高智慧的化身,是最高政治理想的体现者[2],后者是当时政治领域的领导者。在《道德经》中,老子将“圣人”视为“道”的信仰者和承担者,认为他是人之自然纯朴本性的展现。这些思想与领导特质理论颇为接近。为此,从领导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