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0月中期

政治新常态下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焦虑、迷惘及对策思考/高 荣 胡晓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 荣 胡晓明 日期:2016-01-18 17:23:51
  政治新常态孕育于党的十八大,为改革发展稳定带来充满希望的新变化,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些新变化、新局面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常态。基层领导干部是我国领导干部队伍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但是基层政府的管理者,也是中央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基层民众的福祉。因此,基层领导干部适应政治新常态、引领政治新常态,摆脱传统守旧的政绩观,破除政绩焦虑与迷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政治新常态下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焦虑与迷惘
  在“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反腐,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政治新常态下,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焦虑与迷惘从根源上说来自多重压力:一是上级政府层面的压力。在政府组织的金字塔中,政绩是衡量领导干部执政绩效的重要指标。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政府部门的基层管理者,必须认真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但是各项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需要自行解决,这就导致许多基层领导干部想有所作为,却苦于没有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基层群众层面的压力。基层领导干部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群体,所开展的政府工程直接面向的也是基层群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设施与服务也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基层群众对政府工程的期望值和关注度较高,加之其他原因导致不满意政府工程引发的上访事件频繁发生,致使基层领导干部压力倍增。三是自身层面的压力。我国确实有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为了给自己的仕途加上“砝码”,在任期间忽视制订长期的工作目标和规划,热衷于搞取悦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短平快”形象工程,导致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在接手前任工作后,面临处理遗留的政绩工程问题,保留继续去做将引起群众更多不满,不保留则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四是考核制度层面的压力。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无疑受政绩考核制度的直接影响,关系个人的职务晋升。政绩考核制度规定了每年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指标,如果达不到预计目标,就会影响基层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工作评价,因此,面对这些硬性指标,许多基层领导干部不得不铺摊子、上项目、搞形象工程,很容易患上政绩焦虑症。五是经济新常态层面的压力。2014年,我国正式进入结构优化、增长速度适宜的经济新常态。这也意味着基层领导干部单纯依靠招商大跃进、圈地成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取得显而易见的政绩变得更为艰难。
  面临重重压力,基层领导干部产生的政绩焦虑与迷惘也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第一,怕担责任,不敢作为。我国政府在进入政治新常态后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将领导者的责任意识推到最高点。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尚处于成长期,在巨大的责任面前决策地方重大事务的能力、化解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尚有不足,这在客观上导致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抱有“宁愿少干事不干事,也要保证不出事”的想法,想方设法规避责任风险。第二,利益受损,不想作为。随着我国反腐行动与依法治国的纵深推进,政治新常态也标志着反腐工作进入新常态。那些将不合理利益视为应有报酬的党性不纯、品德变质的基层领导干部利益受损后,他们思想上不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