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4年第6期

“过滤气泡”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机理及应对策略/孔晶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孔晶晶 日期:2024-12-26 09:38:04
德和法律,这种逐利性使得资本不断扩张和增殖,进而引发市场混乱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加之技术对效率的追求,使两者逐渐演变为“合谋”的逻辑关系。但这只是现象,实际上,技术处在“臣服”于资本支配的被动地位。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之后,技术的发展路向总体上受资本逻辑的调控和整合,并自觉助力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技术资本化的样态。对此,马克思指出,“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3]。虽然技术这一现代化手段具有重塑社会关系的强大力量,但实际上难以逃脱被资本控制的命运。此外,资本的积累也表现为对技术的非理性运用,即资本为了实现增殖而将技术置于资本逻辑之中,通过资本生产关系的“蒸馏”,技术成为具有资本属性的“结晶”,由服务人的工具异化为束缚人的异己力量。随着资本与技术的“合谋”和“联姻”,加之技术日渐对资本的“臣服”,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更大的控制力,并意图渗入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资本利用技术特有的价值逻辑,将网络用户的日常数据构建成庞大的数据体系,利用“相关性”把数据、流量转变为资本逐利的工具,剥削和压榨网络用户带来的剩余价值,以技术优先逻辑实现用户对自身的价值体认,使技术成为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遮羞布。当前,对于各大网络平台而言,数据、流量获取的重要性远超事件的真实性,网络空间中资本操纵的痕迹无处不在。由此,在资本的裹挟之下,技术的功利化倾向愈演愈烈。特别是算法推荐技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信息的推送表面上呈现的是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而实际上是受资本力量掌控而为用户建构的“过滤气泡”。
  (二)技术发展的赋权
  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平台拥有更强大的数据收集和算法分析能力,从而能够更精准地刻画用户画像以及匹配信息内容。然而,算法推荐反馈机制在促进数据精准化的过程中也催生了“过滤气泡”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数据推荐三个环节。首先,数据记录是“过滤气泡”形成的基础。为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算法是依托于互联网收集海量数据的编码程序,只有大量搜集用户信息,打破网络虚拟性的限制,在用户数据与内容数据之间建立起“用户—内容”的程式,才能为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信息推送进行“画像”。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和应用,AR、XR、MR、VR等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为网络收集个人数据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渠道,也为“过滤气泡”的产生夯实了数据基础。其次,数据分析为“过滤气泡”的形成提供核心支撑。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多重限制,对于获取的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归类,将记录的用户信息转化为可利用数据,进而解码用户的基本特点和行为习惯。再次,数据推荐为“过滤气泡”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持。算法推荐技术以收集、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算法模型对多元数据进行自动化运算,通过既定反应为平台匹配契合度较高的用户数据,过滤和筛选掉契合度偏低的用户数据,推送契合用户需求的可量化信息。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追踪分析用户不断变化的网络行为基础之上,对算法的参数和阈值加以优化,以获得更为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