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数字时代我国整体性治理的分水岭及完善之策——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李墨洋 曹冬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墨洋 曹冬英    日期:2021-12-22 10:05:58
假信息和谣言在较短时间难以消除,极易造成群众焦灼和慌张等情况,影响危机突发时的社会治安;信息平台建设出现短板,信号在防控疫情过程中意外中断,造成防控工作和外界沟通出现障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信息发布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不同步,导致治理主体难以在较短时间了解疫情防控的真实状况,疫情防控的详细资料无法及时掌握;未全面、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运输能力和现状,导致治理主体对疫情的分析不准确,无法制订最佳的防控方案,难以在应对数字时代重大危机事件过程中催生整体性治理状态。
  碎片化状态降低应急物资供给能力。从我国某些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况来看,缺乏专业的应急物资管理队伍,有效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是公务员、社会团体成员、企业相关人员及武警等,以上各主体在疫情暴发之前相对独立。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某些治理主体未能有效参与应急物资的供给,降低了防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效能。
  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较低。众所周知,集中制是我国行政体制的特色,政府通过科学分析和民主评议,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对社会和基层各项资源进行调动,反应速度较快。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动员模式较为有效。不过,这个动员模式也存在某些问题。一是灵敏度和柔韧性较弱,在突发的重大危机事件初期会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二是诸多公民并未明显展现出创造性和主动性。[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自上而下”的动员体系,其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之外的治理主体体系建设造成影响,而且易形成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情况,难以形成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整体效能。
  三、分水岭过渡路径:从非平衡状态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一)完善治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在应对数字时代重大危机事件过程中,必须着力催生跨部门、跨主体、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部门和区域的合作交流,明确责任与分工,避免在重大危机事件中出现推卸责任、不担当和不作为等现象。与此同时,根据重大危机事件的规模、层面和损失程度,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共应急机制,逐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为有效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提供有力保障,在领导结构层面,顺利跨越治理分水岭。
  健全重大危机事件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重大危机事件预案。一方面,排除隐患。预防工作机制要完善,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各项工作开展有效专项整治,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争取达到群防群治。另一方面,科学制定评估体系。评估考核指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推进各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优化重大危机事件应对结构,提高各主体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效能。确保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时,能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并协同应对。在领导结构层面,实现治理分水岭的顺利跨越。
  (二)增强应急物资供给能力,完善供应体系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快递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为建设分布合理、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提供良好的建设保障基础。有预见性地筹备各类物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