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智能化环境中组织应急协调的模式创新与挑战应对/高 园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 园 日期:2021-12-22 10:04:51
于组织协调体系和协调结构来影响过程的平滑度。一方面,在相对固定的组织协调体系中,领导者的权力来自岗位制度,很难对其进行变革创新。因此,应急协调的重心应置于行动主体能动性、融洽度与创造力的充分激发,继而实现整个协调结构外延的充分拓展。组织越是能聚合多元参与主体共同行动,就越能减少过程障碍而保障各类关系的顺畅关联,提升过程的平滑度。科层组织固然是关联各行为主体的首要方式,但纵向层级越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就越是容易丢失和变形,依据通信技术创新所实现的信息充分沟通,则正好规避了科层体系下的信息盲区与传递误区。另一方面,从组织协调结构来看,其有效运转更是依赖于组织信息传递方式,以电子邮件、电话和互联网为主要传递方式的情景不仅形成了不同的协调结构类型,而且间接影响到决策者的判断。双向互动的互联网沟通将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丢失而提升决策正确性,智能化情景下的信息沟通平台创新也主要由此入手。
  二、智能化环境中组织应急协调的模式创新
  在智能化环境下,应急管理创新主要在于信息沟通的充分、及时与精准,这就使得应急协调主要聚焦于新兴通信技术与治理结构的关联。[1]在应急协调活动中,信息和通信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组织工具和虚拟平台,其结合联席会议、应急联动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四种主要应急协调组织,形成不同的功能与产出,即议事协调、专业协调、数据驱动协调和智能驱动协调四种模式。
  议事协调模式。在该模式下,危机信息将首先来自处理危机的专业职能部门,其通过一线实践和实时搜集将相关信息汇总,并依据科层架构,传递至各相关部门,信息的研判与运用则散落在应急管理各委、办、局中。在分级分类管理原则下,各部门以自我所掌握的信息为沟通交流的依据,通过任务分配、情况通报与职责承担实现互相配合、协同推进。若遇到特殊情况或不可协商之事宜,则通过行政首长进行协调,或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授权应急总指挥进行协调,也可通过设置临时协调机构等授权相关治理者来保证协调过程的平滑。其主要特征即在行政首长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协调不同意见。
  专业协调模式。该模式下的应急治理主体主要集中于专业部门,基于数据库、网络中心所搜集的实时数据将直接提供给相关专业治理部门,由其作为危机情况处理的首位主体。当需要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工作时,则由联动中心协调展开一定范围内的联合办公。在该模式下,专业治理部门的管理者就是应急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担责者,其需要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知识自行处置紧急状态,行政首长只在重大情况下参与其中。
  数据驱动协调模式。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网格治理中心日渐成为应急协调的主力军,以其为中心构建了指挥平台,产生了数据驱动协调模式。相较于传统科层体制下的议事协调模式,该模式通过对治理主体与管辖范围的网格化区分,实现了网格单元中事件与信息的有效整合,确保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危机情况的爆发与发展路径,并借助先进的监控系统将信息传递至平台呼叫中心,经后台人员确认、汇总、分析后,根据问题归属,对网格中对应的条线部门进行精准委派,表现出显著的扁平化特征。
  智能驱动协调模式。该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