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近年来国内党的政治语言研究述评/陈 仪 王良滨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仪 王良滨 日期:2021-11-17 17:14:31
它们通常“由原初表达固定所指的而现在又由被转移到一个高度情感化的情景中的那些语词所组成”[1]。其三,从政治语言学角度看,政治语言是涉及语言与政治的共生、共变关系。有学者认为,语言和政治之间共变关系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依存与影响关系;唐贤清、吴秉承认为,政治语言“是一种具有政治功能、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语言资源”[2]。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的特征
  关于政治语言的特征,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赞同胡亚云的观点,认为政治语言具备政治性、社会公共性、时代性、工具性[3],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政治语言的实用性与参与者的主体性。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位学者对于政治语言特征的定义得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有以下三个代表性特征。
  (一)政治工具性
  政治语言能够传递政治信息,方便政治主体间的沟通和宣传。有学者认为,语言在特定情形下有表达和宣传的性质,语言的政治化过程承载着特定的政治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政治效果。其中,雷大川进一步说明,政治语言的宣传性体现在其精确简短、朗朗上口、押韵等方面,而政治性特点体现在深层次反映社会问题上。[4]在党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些特点发挥着重要宣传作用。如建党初期宣传的“群众运动”“工农运动”等特定的政治词语,能激发人民参与革命的信心;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治标语,可以凝聚群众力量促进新中国和党的建设;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等专有政治化语言,传达了党适应经济发展的政治规划信息;进入新时代后,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中心”“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词语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可见,党的政治语言集中反映了党的执政方向以及人民期盼,这些语言就隐含在党的会议、政令、领导者发言等内容中。
  (二)社会时代性
  党的政治语言在坚持科学和严谨的原则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领导人的政治语言风格上。部分学者通过对毛泽东同志语言艺术的研究,指出在建党与革命初期背景下,其政治语言简洁有力、通俗自然。如“联合起来,推倒‘三座大山’”的话语能激励革命,“坚持三个‘要不得’”的话语能教育党员。部分学者指出,在和平与发展时期,邓小平同志用生动活泼的方言形式提出“改革开放”,鼓励人们“埋头实干,做好自己的事”,运用生活例子和通俗易懂的政治语言指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关于习近平同志的政治语言特征研究引起学者关注。一方面,刘新庚、谭紫菱认为,习近平同志的政治语言艺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亲和力,推进新时代课程体系的构建[5];另一方面,以张一弛、张映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习近平同志的政治语言具有隐喻性[6],如在打击贪腐时强调严打“老虎、苍蝇”,争做“撸起袖子”的实干家等。从建党初期到建党百年,党内领导人话语体系的变化,是党的政治语言时代性特征的缩影。
  (三)内容与载体的多样性
  党的政治语言是面对一定群体使用的社会公共性语言,需要适应群体的表达方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