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英模文化的百年历史考察:逻辑、特征与经验/张 君 李晨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君 李晨阳 日期:2021-11-17 17:10:56
苏联革命和建设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深刻反映苏联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特质的代表,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左翼作家翻译苏联作品的文学热,深刻影响了革命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化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苏联革命和建设中的功勋奖章制度对中国共产党英模表彰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的功勋奖章制度是革命英雄主义者的精神寄托和现实体现,最早可追溯到苏俄时期设立的“红旗勋章”,后又设立“列宁勋章”以代表国家最高荣誉。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荣誉奖励制度,在革命年代制定了勋章和奖章制度,先后设立了中华苏维埃最高荣誉“红旗勋章”等,以此激励群众,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革命呼唤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3]中国共产党英模文化的产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并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完备的文化特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英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奠基作用。1931年制定的《红军抚恤条例》作为我国第一个革命军人抚恤条例,在鼓励革命战士发扬斗志、抚慰革命军人及其家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认识论角度看,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政策进一步丰富了英模实践的历史进程,即通过广泛的发掘必将形成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式英雄主义,朱德将其总结为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群众的英雄主义。在革命中形成的对于英模的理性认识只有投入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4]。正因为党把对于英模群体的理性认识投入实践中,才进一步催生了英模的战绩、事迹,进一步丰富了英模文化。
  二、中国共产党英模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精神特质: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撑。近代以降,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爱国志士前赴后继,谱写了英雄的赞歌。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作为先进的革命政党,将自身的优良品质融入爱国主义的价值品质,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合力。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承载着救国救民的民族希望,早已将爱国主义融入血脉,凝结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其一,将爱国主义与崇高理想相结合,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扛在肩上,将爱国主义与崇高理想相结合,从而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党所领导的军队与敌人英勇斗争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拥有爱国主义和崇高革命理想的人民军队的意志力的坚定和战斗力的顽强。其二,将爱国主义与革命纪律相统一,构筑起强大的精神合力。革命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实现了军民之间的和谐共生,体现了爱国与爱民的统一,形成了军民一家、血浓于水的良好关系,为革命事业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