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4月下期

以简驭繁:城市街巷治理的简约机制探讨——以太原市迎泽区“街巷专班”为例/龚志文 乔运鸿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龚志文 乔运鸿    日期:2021-05-26 16:05:32
济的、文化的、政治的、生态的因素共同参与了城市街巷结构的塑造,这些要素在不同情境、不同规则下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层层叠叠的大系统嵌套小系统,横向蔓延、树状分叉、链状交错,呈现出关联性、非线性、整体性、非均质性的复杂特征。其二,空间的复杂性。尽管城市街巷可以理解为人→建筑单体→街/巷→街区→城市区的空间嵌套,但它并非均质化的空间堆叠,而是个体或集体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社会合约在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中的动态的、物化的体现。其三,演化的复杂性。城市街巷如生命体一样,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动态发展,其演化的复杂性体现在组成的异质性、空间的复杂性、时间的复杂性、决策的复杂性。其四,交通的复杂性。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出行者、路网系统、控制系统、诱导系统四部分,要素间关系的非线性、出行者交通需求的随机性、路径选择的不确定性、交通管理目标的多元性、随机干扰的多变性、管理者与出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使得交通系统复杂难测。
  (二)治理的复杂性
  现代城市街巷治理涉及的因素有很多种,这些因素纵横交织,共同塑造了复杂的城市街巷治理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治理结构复杂。现行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相互分割,各部门职能单一,造成“条散”;处于城市管理基层的街道办有责无权,造成“块虚”;公私组织的职责与功能界限模糊,协同困难。其二,治理过程复杂。街巷问题的识别、发现、监测、分析、决策与反馈贯穿于城市治理的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的全过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群体,且此过程中的人物分离、衔接不足等导致治理效能低下、成本畸高。其三,治理手段复杂。街巷治理对象和目标的复杂性高于治理工具和手段的复杂性,使选定的治理模式无法实现治理目标,且治理手段的更新滞后于城市发展的节奏和问题演化的速率。其四,治理共识复杂。复杂性也是一种主观认知,不同主体对城市街巷治理的目标、方式、途径及愿景意见不一,共识度较低,使得有效协调利益冲突的要求与治理权威缺乏之间形成矛盾。其五,治理结果复杂。街巷治理本身是一个复杂演进和相互调适的过程,这导致治理的结果难以预测。
  二、简约的街巷治理机制
  (一)简约的资源配置机制
  治理是一种资源配置活动,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着两大资源困境:一是资源不足,基层政府权小责大,实际工作陷入“有限资源、全面责任”的境地;二是资源碎片化,治理资源分散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大场域中的多个主体中,而现实问题的跨域性又加剧了这种碎片化。为此,可采取如下资源配置机制。
  其一,资源下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但目前通行的资源均质化下沉,可能会加剧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资源浪费和资源不足境况;资源结构化下沉,可能会造成基层机构过度膨胀,负荷超重,反而会降低治理效率。根据街巷治理的特性,一方面,“一路一专班”机制打破了均质化的资源下沉模式,进行差异化和精准化的资源下沉。根据街巷大小、资源禀赋、问题重点,太原市迎泽区将全区的街巷分为秩序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