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流动性治理:乡村社会治理的未来趋向/郭 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 科 日期:2021-04-01 16:24:05
性的秩序观。[5]流动性包含着社会变迁现象的流动性与关系性策略实践的流动性两层含义,基于此,对流动性治理的概念阐释也必然包括将流动性作为对象的治理与将流动性作为手段的治理双重含义。前者指向作为社会变迁现象的流动性,对人类社会活动中的行动进行考察,目的在于探求人类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动态性,并对人与人、人与时空的关系变动给予回应。后者则指向关系变迁的实践策略,强调关系特性在具体实践行动中的运用。一方面,流动性治理是指针对流动性事务的治理,具体而言,就是对于人、物、信息等要素在时空场域内的变动所采取的策略性应对办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流动性治理指对于人类活动中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重构过程、群体层化现象等所采取的系列治理手段与策略。流动性治理的基础在于乡村社会“三要素”持续流动化的客观现实。同时,乡村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网络节点。流动性治理的目标在于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合理有效,以此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概括而言,流动性治理是指将流动性纳入社会治理的一系列积极的治理逻辑和行动策略。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流动性治理的基本内涵:一是治理单元上的地域空间突破,二是治理取向上的面向多要素流动的治理价值转变,三是治理目标上的新空间的联系和创造成为治理的重要任务,四是治理主体上的单个行动与多个行动的地域联盟转向,五是治理结构上的开放动态调整。流动性治理强调将关系原则引入乡村治理体系,强调关系视角、多元视角和建构视角,倡导通过流动性的价值规范来促进社会包容和社会整合,以促进空间资源的合作治理以及各要素跨地域的有序流动,避免地域成为固化的治理容器。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乡村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性大,发展程度快慢不等,不可能只适用一种治理模式。对乡村社会流动性治理的探讨,并不是要提供一种新的治理模式,而是意在增进对大流动社会所引发的乡村治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下一步深入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提供一条可能的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锦清,刘炳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J].东南学术,2016(6):1-16,246.
  [2]曹现强.“大流动时代”给社会治理带来哪些新挑战[J].国家治理,2020(17):33-38.
  [3]吴越菲.迈向流动性治理:新地域空间的理论重构及其行动策略[J].学术月刊,2019(2):86-95.
  [4]项继权,刘开创.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9.
  [5]谢小芹.“脱域性治理”:迈向经验解释的乡村治理新范式[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73,157.
  
  责任编辑 于小曼  
  E-mail:ldkxyxm@163.com  
  电   话:0371   -   63861565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