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命运政治: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视角/唐 亮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 亮 日期:2021-04-01 16:09:54
可奈何、不可抗拒的结局,具有无意志、无目的、无规律、无善恶的特征,是人的有限性的反映。”[10]那么,所谓的“死生有命”,恰恰就是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在这里体现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而“富贵在天”意在表明一个人能否富贵在于天命,在于能否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命是一种人无法把握的偶然,而天命则是人可以通过道德养成获得的必然,通过天命的必然可以减少命的偶然带给个人的冲击。进而,孔子发展出了知天命、畏天命的命题。从治理的角度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在这种知天命、畏天命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道德努力,打破命对人的限制。用现代的话语来讲,就是一个人只有首先学会对自己的治理,才可能治理家庭,进而治理国家。这种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向,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达成了一致性。
  (三)马克思主义命运观的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命运观的中国发展,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一种转述。如果限于对命运本身的语言考察,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著述中没有与命运相关的论述。然而,这种假设本身就是对命运的狭隘理解。以命运政治的大视角来看,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围绕命运展开的。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对旧有哲学立场的扬弃式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就是实践观,就是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述而不作,摆脱学究式的冥想与一厢情愿。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的结尾所写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核心的奥义就在于,通过对其实践哲学的继承,面对具体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强大的理论武器与实践工具,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紧扣时代脉搏、解决时代问题的系列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命运观中国化的思想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传承、善于创新的能力。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人民既是共同体构建的行动者,又是共同体福利的受益者。从治理的角度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治理的工具理性与价值遵循。命运政治在兼顾治理工具理性的同时,更加看重治理的价值遵循。或者说,工具理性的程序设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以实现。说到底,一切治理理论与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生根开花;一切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论与实践,最终都将被历史淘汰。
  四、结语
  治理问题或者治理理论的提出,是在应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危机、反思凯恩斯主义的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其本质上就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被动出场的。进而,什么是治理、怎样治理、由谁来治理、为什么要治理等一系列政治哲学问题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民族历史的不同、国家结构与政党制度的差异,势必导致与治理相关的系列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生命政治利弊之分析,指出其作为孕生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产物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