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领导激励与凝聚的理论分析及实践路径/宋 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宋 超    日期:2019-12-20 12:48:12
细心。在安排和使用下属时,要坚持组织部署和个人意志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要支持下属选择自己擅长、热爱、专注的工作岗位。通过提兴趣、给自由,进一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第三,给下属教育机会。“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尽管这一观点有失偏颇,但领导干部同样要重视和关怀下属的自身需求。结合现实管理环境和工作实践来看,受教育机会是最为恰当的奖励资源。对于表现卓越或贡献突出的下属,领导干部要重点安排其参加教育学习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既能够提升下属的综合工作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下属的工作主动性。
  第四,高度关注下属成长过程。根据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成就、权力和社会交往是人的根本追求。对于下属而言,来自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是自身工作的重要力量源。因此,领导干部要给予下属充分的关注和肯定,重点关怀下属的工作进展和实际困难,以切实行动表达组织对人才的关切之心。
  (二)实现有效凝聚的现实路径
  第一,系统谋划、综合运用。激励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跃性,而凝聚则是将这种主动作为的意识和善于作为的能力融合到一起,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效力。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激励下属,更要善于凝聚下属。一方面,要坚持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领导干部在给予下属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从情感、言语、精神上给予鼓励。双重激励能够进一步增强下属对领导干部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坚持正向与负向激励并重。激励并不等同于一味地夸奖和赞扬,也包括批评和鞭策。领导干部既要充分肯定下属的成绩,同时也要敢于批评过错。只有保持客观公正的管理作风,才能将下属紧密凝聚在组织周围。
  第二,因人制宜、普惠公平。从组织层面来看,激励政策是标准一致的;从下属层面来看,个体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下属个体需求的差异性与组织激励政策的同一性就成为激励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领导干部要善于用矛盾的观点来加以解决,既要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又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坚决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领导干部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有功则奖、有过要惩,依规管理、照章办事。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因人而异的原则。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不同下属的个性和特点,结合性格特质来加以引导和管理。只有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下属。
  第三,适时适量、超前引导。组织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大塑造作用。领导干部想要凝聚和团结下属,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吸引和熏陶功能。一方面,要加强对下属的教育培训。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这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工作人员具备更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职业竞争原则。竞争力就是推动力。领导干部要努力构建公平竞争、争相上进的职业氛围,鼓励下属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营造风清气正、活力兴盛的组织氛围,进一步凝聚和团结下属。
  参考文献:
  [1]刘晓筝.“社会人”假设理论视域下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领导科学,2013(11):63-64.
  [2]冯新新.自我实现人假设下组织中人力资源开发优化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