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共享领导视域下共享型社会治理绩效提升路径研究/邹 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邹 丰 日期:2019-12-20 12:41:01
享,丰富和提升民众的精神世界。
  三、共享领导视域下共享型社会治理绩效提升路径
  共享领导视域下共享型社会治理的本质是通过共享愿景的描绘,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多主体进行权力共享和责任共担,进而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目标。其绩效提升路径与共赢理念、公平参与、共享成果等一一对应,并依次推进,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机的循环系统。
  (一)理念先行,描绘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愿景
  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既是共享型社会治理的愿景,又是目标和结果。提升共享型社会治理绩效,要描绘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愿景,描绘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形成共享型社会治理的全民共识。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进共享理念的传播,引导社会树立共享的理念。培育社会资本,培养和发展公民意识,使得民众明白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息息相关,引导民众树立集体使命感。共享型社会治理以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实现的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增长和共享。就政府而言,要转变其服务观念。之前的政府管理侧重于工具理性,追求效率,忽视民生和价值理性。因此,一方面,政府本身要抛弃唯GDP至上的观念,重视价值理性,关注民众的公共利益,倾听民众呼声。要重视发展成果在全民之间的共享,做到发展成果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普惠。另一方面,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构建共享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从管制向服务转变,将民众纳入社会治理之中。民众潜能的释放可以实现可持续的社会治理。在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情境下,政府和民众的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态势,社会治理也由垂直化向扁平化、网络式发展,加之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加便利,使得这种扁平化、网络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在共享型社会治理中,合作治理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要培育公共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众参与意识。中国社会是一个自我主义色彩较为浓厚的社会,以己为中心,民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普遍淡薄,参与的缺失导致社会冷漠,公共精神的缺失导致社会不信任。之前的社会治理模式都是政府的单向行为,忽视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这种单向线性的政府治理过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造成了公共精神、民众的参与价值和社会公平的缺失,缺失了民众角色的治理很容易出现治理失灵的现象。因此,共享型社会治理是针对治理失灵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案,它倡导公共精神、公平正义和成果共享,旨在营造一种普遍信任的社会环境,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共同体,解决治理当中的碎片化现象,促进全社会共享各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以权力共享推进共建共享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意味着政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社会治理环境,政府单主体治理难以为继,要向社会放权,这其中民众实质性的参与起着决定性作用。要通过权力共享,发挥民众智慧,丰富和完善政府的决策,激发共享型社会治理的活力,推进共建共享。
  以权力共享推进共建共享,关键要完善相关的参与制度建设。首先,要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要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利用政府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报纸杂志等方式确保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便利、获取渠道畅通,同时获取的信息准确、全面、充分。要注重参与渠道的可达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