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社会转型期的危机管理:风险制造与规避/郝雅立 温志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雅立 温志强 日期:2019-12-20 12:19:33
和危机进行系统性管理的过程,包括建立背景、识别、分析、评估和治理风险五个行动,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应急管理被定义为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管理是斯蒂文•芬克危机管理四阶段论(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和痊愈期)的发作期,是罗伯特•希斯有效危机管理5R(缩减、预备、反应、恢复、恢复力)模型的反应阶段,是米特罗夫危机管理五阶段论(信号侦测、探测预防、控制损害、恢复、学习)的控制损害阶段,是奥古斯丁危机管理六阶段论(避免、准备、确认、控制、解决、获利)的控制、解决阶段。计雷等指出,“按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干扰情形、危机状态和突发事件三种情形,与此相对应有三个管理层次: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应急管理”[1],应急管理是对已发生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阶段。
  第三,本质的共同归属:主观决策。风险管理是人们面对或预测社会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选择或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的总和,应急管理是在非常规状态下人们为了最大化减少灾害损失而做出的一套决策性反应。两者本质都归属为应对客观形势的主观决策性行为,旨在通过主观作用于客观而改变不良状况。
  (二)实践的角度: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略胜一筹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常态化、持续性、多参与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美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在整体治理能力基础上,通过法制化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括在体系中[2]。加拿大以《综合风险管理框架》为界标形成了以突出风险规划、注重决策、融入实践、持续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英国基于“无法了解应扮演的角色,无法取得公众的信任”的管理风险,专设国内意外事务秘书处,将风险要素纳入政府部门日常管理中,构建管理职能流程,承担制定规章、服务照顾、实施管理三方面职责,尤其注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管理。日本基于不同种类突发事件建立了组织完备、责任明确、运行有序、精干高效的应急管理协调体系。
  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少国家多以管理理念的前沿化、组织机构的专业化、协调体系的有序化、应急行为的规范化等举措来避免政府自身风险管理行为引发次生风险。其他国家在治理风险时多将注意力放在应急处置上,即使这样面对危机依旧捉襟见肘、低效无序。在当下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要借鉴国外风险管理实践模式,在防范社会综合风险、政府内部组织风险和外部运营风险过程中,注意政府组织自身行为,防止风险管理过程中制造新的风险。
  二、任务环境与行动决策的悖论:风险规避与风险制造的共生循环 
  如前所述,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本质共同归属为主观决策,安东尼•吉登斯也关注到风险管理的主观性,将现代社会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人造风险。“外部风险就是来自外部的、因传统或者自然的不变性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3]195,是工业社会经常发生且可预测的经验性风险;人造风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迅速发展的持续刺激和人类欲望的不断膨胀,在不断完备的知识的不完善、趋于理性的判断的不理性、渐进科学的预测的不科学的情况下产生的不确定性,也称“被制造出来的风险&rdq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