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0月下期

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罗 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罗 辉 日期:2019-10-09 17:07:43
言,有的是直接从高职学校或中职学校进入务工行列,还有的是在城市或城镇随父母打工成长起来的,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对城市的向往也更加强烈,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拼搏意识,他们出来务工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人是为了发展,希望通过打工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要求当地政府、社会、家庭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信息、技能、市场、资金的渴求,帮助他们定好位、搭好桥、创好业,激活内生动力,增强造血机能,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
  培育农民市场风险意识。处于底层社会的农民在面对环境的影响、市场供求的变化甚至生活的变故时,多数人缺乏应对新型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有效手段。针对这些情况,要教育他们强化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减少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机会和风险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面对失败时遵章守纪,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寻找市场机会。
  (四)始终把引导农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为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路径
  引导农民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要以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要坚持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实际的原则开展志愿服务,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他们,用身边的榜样、典型的案例来感染他们,在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中架起一座连心桥。
  引导农民逐步形成健康的消费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消费、文化娱乐、教育消费等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要教育农民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庸俗低下的生活风气,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消费结构,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推动农村交往方式的转变。我国是一个注重人情交往的国家,在人情方面的消费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在一些重大节日,农民往往舍得消费,甚至形成平时消费节俭、节日过度消费的现象。遇到乡亲邻里有修房造屋、子女升学、婚丧嫁娶、长辈生日等都要相互随礼,这部分开支在无形中加重了基层群众的负担。对此,村民委员会、村组干部应结合农村特点,因势利导,利用村规民约进行宣传引导,让农民群众根据自身的收入和需求,量力而行,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消费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始终把培养农民法治观念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改善农村法治环境。当前,一些农民不熟悉农村建房、征地拆迁、遗产继承、土地承包、合伙经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村民选举等方面的政策,这就导致很多矛盾纠纷的发生。因此,基层干部和法律工作者要加强农民法治观念的培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以法律的方式和途径正确解决各种矛盾,自觉养成依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创新法律宣传方式。要依托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抓好支部普法知识的学习;要根据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依托村民学校,建立周学习日制度,尽可能采用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录像、法治漫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要发挥公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