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9月下期

生产力视角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选择/周翠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翠英 日期:2019-09-06 17:52:12
活的过程,社会精神文化不是消极地受制于物质生产,而是实际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生产。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反映进步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另一种是反映落后的社会关系的腐朽文化,阻碍历史发展进程。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这种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既一致又不平衡的规律。这也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得以传承的基本前提。
  二、生产力视角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矛盾分析
  乡村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其存在状态,最终取决于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思想观念冲突与裂变。当前,要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发展,就需要我们从推动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出发,在把握矛盾变化中廓清方向、规划路径。
  1.生产的现代化转型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依存根基的消解作用日益凸显。乡村文化体现的是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文化,它是一种集静态与活态于一体的文化,包含物质、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族群性、继承性、时代性。从生产力角度看,由于长期的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乡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分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当前乡村已经被纳入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现代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之中,现代生产方式正在迅速消解乡村文化产生所依附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避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忽视和边缘化甚至被视作制约发展的因素,必然要求把传统文化与原有资源和自然生发条件相剥离,并与现代生产方式相嫁接,从而实现有效传承。
  2.多元文化的渗透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增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村民群众作为乡村文化的创造主体,亦即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携带者、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者,逐渐在社会发展中分解为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他们的认知角度、思维方式,随着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带来了多元文化因素。在各种文化因素的张力下,乡村文化多元化趋势就不可避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主导价值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出现边缘化倾向。出现这种情况,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存在在社会意识中的反映。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如果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共存的乡村生态中,主导价值观被冲击和消解甚至缺失,那人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失范、社会秩序也会出现失常的状况。这也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
  3.文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重构消解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独立性。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被视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区别的是,文化生产力是融精神的价值体系、物质的符号体系、行为的制度体系为一体的,具有非生产性和生产性两种属性,其外在表现形态主要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当前,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地方政府、市场经济和资本力量的相互博弈下,文化日益也被产业化裹挟前行。在这一进程中,由于文化生产高度依赖市场经济环境和科技手段,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生产活动,文化的“有用性”、经济效益被逐步放大,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