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9月下期
大数据驱动下破解跨域公共危机治理碎片化难题的理路探析/孙永祺 龚会莲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永祺 龚会莲
日期:2019-09-06 16:24:55
危机治理布局,只有坚持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等“外源数据库”实现通力合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伙伴关系,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必然选择。一要树立整体政府的良好姿态,肯定政府在跨域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主导地位。由于跨域公共危机的扩散极易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整体治理冲突。因此,政府主导危机治理的实质就是充当协调器和平衡器,在致力于实现治理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明确政府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完成一元化治理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化治理转变,尽可能为跨域公共危机的解决提供无缝隙服务。二要引导社会多元外部主体积极参与,通过开放的治理场域,不断培育社会组织并促使其力量发展壮大。目前,不断涌现、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各类社会组织已与政府形成了“参与+主导”型联合治理模式,所以,打造政府、社会、公民等多元主体的互商互信机制是激活“多元数据库”参与治理的本真使然。
(三)结构构建:数据互联下的组织扁平化及网络化探索
大数据能够实现信息间共享交换的原因是前期建立了数据互联的整合结构,其运作系统内的数据传输完成了合拢统计与分类归置的双向任务,可以有效实现数据共通与优势互补,在交叉并行的有序化操作中推动深层数据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而为全面性数据扩散提供有形框架支撑。根据数据互联的共通性原理,在跨域公共危机治理中破除部门各自为政、功能分散、条块分割的结构壁垒,对解决“信息孤岛”及“数据鸿沟”问题大有裨益。稳定牢靠的治理结构是政府应对跨域公共危机最基本的骨架,依附于结构骨架形成的政策安排是部门利益分享机制、补偿机制、沟通机制以及承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各部门综合协商、彼此同构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长期信任和强化定期交流,挣脱原本部门间“鸽笼式”管理的内在信息桎梏。从纵向来看,在理顺上下级部门关系的基础上,要建立更高层级的部门协调机构,针对跨域公共危机逾越部门管辖边界的事项进行统一调度和集中处理,更好地实现数据一体化下的职责分工。从横向来看,要对重复设置的部门机构进行重整,完成部门职能的“瘦身”,变各部门“零和博弈”为“正和博弈”,在进一步明晰责任的同时做好部门重整后的评估与完善工作,构建形态合理的部门结构体系,开展由金字塔形态向扁平化、网络化形态演进的探索,为宽领域、长时段的跨域公共危机信息互联与数据处理保驾护航。
(四)过程构建:全数据链条下的危机治理关口前移
数据传输通常为一个完整连续的动态链条,在每一环节都存在数据加工和编排的重组性,其整个流程既没有忽视数据的“前期分析”,也没有过多强调数据的“终端操作”,而是更多地从整体数据流的对接层面进行布局。数据从源头搜集到可有效利用的、经历了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浪潮洗礼、最终得以服务于社会治理发展的信息丛集。受大数据链条观念的启发,树立跨域公共危机全过程治理观念是防范化解跨域公共危机风险的理念抉择,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跨域公共危机治理关口的有效前移。一是建立跨域公共危机信息实时监测体系,精准的数据抓取以及互动的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危机动向的实时把握。二是建立严密周全的研判指标发布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