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4月下期

单位改革中权力观负向转移的典型表现与消解之策/闫玉联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闫玉联 日期:2019-04-12 17:00:29
候好,丝毫不关心群众利益。虽然当前我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但这些人对法治是不信仰的,是阳奉阴违的,他们沉醉于从权力中找到的快感。运用权力,能办成一些常人办不成的事,也的确能“摆平”一些事,遇事找领导、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为了迎合上级,他们可以搞数据造假、罔顾事实,按照上级的喜好去“制造事实”。在单位改革初期这些人一般隐藏得很深,看似拥护领导的改革,实则是心怀鬼胎,为了私利而无所不用其极。
  (四)追求特权,权力寻租
  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市场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特供酒”,这些“特供酒”据说市面上买不到,只特供某些单位或部门。“特供酒”是权力观负向转移的一个缩影,是权力带来的自我陶醉感之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权力观负向转移者的典型思想。他们一旦获得权力,便炫耀权力,施展全身的劲头来运用权力,追求各种特权以让自己区别于普通群众、区别于权力小于自己的人,并绞尽脑汁努力让权力“变现”,如果外部监督不到位,便很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现象,出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腐败现象。这些权力寻租行为是单位改革中的大忌,几乎会使单位改革毁于一旦。
  
  二、单位改革中权力观负向转移的成因
  
  (一)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
  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有益的,官本位思想就是糟粕。官本位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强的支配性,是一种较为顽固的传统思维。可以说,权力观负向转移情结是官本位思想在单位成员心中的残余,也是权力观负向转移情结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我国封建社会大多是把“士”作为各个阶层之首,权力崇拜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已经适应了对权力的敬畏和顶礼膜拜,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完全根除。在当下,权力能够带来各种利益的观点仍然很有市场。
  (二)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到位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不到位,使得当权者产生了腐败现象,而腐败现象的客观存在,激发了许多人的权力观负向转移情结,这些人错误地认为是权力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利益。如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掌权者并没有其他特权或特殊利益,那么权力观负向转移情结必定会逐渐消去。
  (三)法治建设落实不到位
  要法治还是要人治,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现实选择,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利益而选择人治,这些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批评的“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不可否认,现实社会中找关系、“走后门”等现象就是信权不信法的客观表现,这是法治建设不到位造成的,也催生了许多人的权力观负向转移情结。[1]
  
  三、单位改革中权力观负向转移的消解之策
  
  (一)在组织建设上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权力观负向转移的着眼点在于权力,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在于人,人的主观因素才是权力观转移的导向。权力观负向转移多是由于当权者权力的放大效应,一手遮天,以“官老爷”自居,忘记了自己的党员干部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使得权力观负向转移上升到极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是由于用人导向出现了问题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