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5月中期

社会治理效能感对政治认同的影响/仲利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仲利娟 日期:2018-06-07 17:30:29
政党认同是公众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政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反映了公众对“党的领导”的相关问题及制度的重要性的认知评价。调查发现,公众的政党认同度比较高,平均值为6.02(组中值为5)。其中,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程度非常高,平均值为3.31(组中值为2.5),并对“西方多党制”表现出较强的排斥性,平均值为2.71(组中值为2.5)。
  3.公众的政策认同。政策认同强调个体对目前政策适用性及实践效果的评价。通过调查发现,公众的政策认同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公众比较认同当前的各项政策,平均值为3.52;另一方面,公众认为这些政策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影响,平均值为2.42(低于组中值2.5)。
  4.公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中最深层的价值基础,强调个体对文化传统以及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调查发现,公众的文化认同度很高,平均值为6.47。问卷中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同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是和我密切相关的”,4.9%和45.8%的公众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问卷中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同意“中国传统文化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影响”,33.3%和43.3%的公众表示“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
  5.公众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强调个体对其公民身份、国民身份的认知情况。调查发现,公众的身份认同感很高,平均值为6.46。问卷中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同意“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51.8%和42%的公众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问卷中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同意“中国公民的身份对我个人来说是无所谓的”,37.1%和37.2%的公众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
  三、社会治理效能感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因变量为公众政治认同度,以往的政治认同研究中往往将政治认同操作化为“非常高、比较高、比较低、很低”等定序变量,以建立多元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或是将政治认同操作化为不同类型的定类变量建立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或是将政治认同操作化为高低两种类型,以建立二项逻辑斯蒂回归。这些模型都试图探索不同的自变量对政治认同的影响模式以及影响大小。但本文只是希望考察社会治理效能感中哪些方面对政治认同的不同维度有影响,而不关注其影响大小。因此,本文将政治认同的每个维度用两道题进行测量并赋值,每种维度的认同都会得到一个2—8分不同的分值,并将各个类型认同的分值相加得到一个政治认同的总分值。由此,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将政治认同的五个方面分别作为因变量纳入模型,以考察社会治理效能感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社会参与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对于社会治理的内涵而言,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则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公众的社会参与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公众社会治理效能感,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分析可知,公众对社会参与的满意度对政党认同、体制认同、政策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在总体上对政治认同有着显著的影响。社会参与与政治认同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公众对社会参与的满意度越高,公众的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