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邻避冲突中社会公共理性重塑研究/郝雅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雅立 日期:2017-10-13 16:27:00
(一)认同危机:一致但脆弱的维系
  基于比例的呈现,社会意识存在主流与支流的区分。主流意识的基础抑或稳固,抑或脆弱,它都是作为一种相对的主流取向和认同共识存在并引导着整个社会。社会认同是基于政府合法性而产生的事实认同和情感认同,以及基于两者之上衍生出的行为认同。强调个体理性认同使得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体制变得不可依赖,群体组织变得难以归属,社会情感变得不可寄托,社会身份和社会心理变得不被承认。这种认同处于信任政府和失信政府的纠结中不能自拔,并在政府强制与政府关怀中左右摇摆,呈现出脆弱的本质。个体理性的膨胀和公共理性的缺失使得任何政府行为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认同曲线的波动。
  邻避意识内生于政府合法性缺失的事实认知,邻避情结代表了具有个体理性的人对这一事实所产生的一致的社会态度,这一态度的表达无不体现着一种对政府合法性的凝视和考问。一种从内而外的政府失信的事实认同注定会在合适的时空里产生行为上的认同,邻避冲突由此酝酿而生。
  (二)利益纽带:个体与社会的整体性疏离
  不同于传统封建社会和宗族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联系的事实状态早已超出血缘、地缘关系的辐射范围,而衍生出一种看似“天下一家人”、实则“你我互不亲”的貌合神离的社会纽带。这个纽带只有在个体需要时才会出现,于是利益联合、利益垄断、利益群体等围绕利益的社会行为都出现了。个人理性支配下的社会联系只因为个人需要而存在,个体行为围绕脱离了整个社会公益的个人利益而展开。整体社会失去实质性的核心,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出现断裂,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离心力越来越大,社会出现整体性疏离。利益维系与情感维系被认为是历史上社会关系维系的两大基本纽带。个人理性开始质疑曾深信不疑的政府合法性,情感维系慢慢被淡化,而专注于利益维系。在情感认同缺失的大背景下,无共同利益或无利益可图便容易导致社会关系破裂,带来非理性社会行为。
  涂尔干曾说:“个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脆弱性是社会失范的根源所在。”在转型社会中,利益维系纽带有着不可置疑的脆弱性,个体与社会的分裂只能带来各自利益再生产的争执与冲突。邻避运动是为规避市政设施成为自己的“邻居”所带来的自身利益损失而产生的,是过度个体理性支配社会行为的生动体现。
  二、邻避冲突是社会个体理性之间的博弈结果
  社会认同的脆弱性进一步呈现出个体原子化的社会特征,过度个体理性的人漠视社会空间的公共利益,漠视一切属于公共性质的义务和权利。虽然“以个人取向为主导的民众,其言论和行为以关注和满足个人或小群体的利益、情感、意志为主要目的”[4],但是面对环境污染的威胁,其行动结果并非个体理性支配下个人利益的单项加总,而是相关利益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理性选择。
  (一)主观认知上社会场域的属性区别
  政府组织具有公民社会的特性,其身份和角色的定位赋予其为大众谋利的属性,但又摆脱不了个人理性的困扰。对于公共利益的集合、解读、界定、实现和对于个人利益的定义与追求交融在可能会引发邻避运动的政府行为之中。基于这种社会属性的判断,邻避设施可能不再是“公共善”与“个人恶”的混合物[5],&ld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