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7月中期

荀子“君道”思想的领导科学视角解读/王政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政剑 日期:2016-07-13 09:54:53
行为,还要讲恩惠,应该像舜、禹那样“长养人民,兼利天下”。如此,则“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1]64-69。
  如何做到“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荀子为此对礼进行了改革,那就是在礼的基础上提出法,但是为了提高法的权威,又将礼法并提。首先,他以“性恶”为前提,认为并非人人生来就乐于追求礼义,“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其次,他又认为必须以法作为礼的制度保障,“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1]389-393。可见,荀子的礼同时就是指礼义法度,将礼法并提是为了提高法的地位,使法既成为礼的制度保障,又成为礼的实际内容。荀子对礼的改革无疑是大胆的。《礼记?礼运》中记载:“是故夫礼必本于天,于地……”[2]1731也就是说,孔子认为礼是效法天地之道而有的,既然礼显示的是天地之道,那么人就应该谨慎遵守。而荀子认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1]308人天生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是不会罢休的,而当对欲望的追求没有节制时,就会不断与人争抢。因此,礼不仅是统治者为了满足人的欲望需求而制定的,不是为了效法天地,而且还是为了禁止人对于欲望的无节制追求。荀子的礼显然已不仅仅是孔子所说之礼,而是礼义法度。
  荀子通过礼法并提,认为天地虽然能生万物,却不能治理万物,而是任由万物自生自灭。天地更不能治理人类,如果人类由着天性,只会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陷入没完没了的争斗。所以,荀子得出的结论是:“性伪合而天下治。”[1]322能够遵守礼法的,就能够使天下统一安定,而“圣人”就该如此。
  (二)以“王制”为基础的“君道”思想
  荀子根据其“性伪合而天下治”的结论,提出“王制”,要求礼法并重。荀子说:“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孟子曾提出“法先王”的思想,认为“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2]238。荀子则批评孟子是“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认为思孟学派的学说“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1]67。荀子的看法是治国的基本礼义,根据夏、商、周三代而定,再往前则没确定的根据,而法度应该根据近时代的贤君,否则就是走歪了。荀子说的法度虽然是和礼义并提的,但其实已经不是孟子所说的“法”。孟子说的是效法先王礼义,荀子则认为“道不过三代”,再远就说不清了。另外,荀子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显然已不同于“先王”,甚至“三代”之时,遂提出“法不贰后王”。礼义主要是承袭以前的制度,具有权威性,不可说废就废。法虽然与礼并提,但只是借助礼获得权威,内容还是有所不同的,是根据近代的现实制定的。可见荀子“王制”思想名为礼法并重,实则主要为了推行法度,可谓之“王法”。荀子说:“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1]124显然,“王法”已经不像孟子说“法先王”那样模糊不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