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能人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与预防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 兵 日期:2016-09-29 18:09: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从已查处的腐败案例来看,能人官员占有很高比例。他们大多为地方或部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颇能博得上级的赏识与社会的好感,但同时又对党纪国法缺少敬畏之心,欲壑难填,腐败能力与工作能力一样突出。能人腐败的负面效应较大,往往破坏了地方和单位的党风政风,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后果。那么,改革开放以来能人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多发?如何预防和治理能人腐败?研究解答这些问题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社会转型期能人腐败滋生的政治根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过持续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大力建设,已在改变传统政治体制、建立现代政治体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总体上来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政治结构与体制的弊端影响依然存在,这为能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首先,民主集中制的执行不力,容易导致能人官员权力的滥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上遇到一些难题。如传统政治体制往往习惯于用集中的方式约束权力,却不习惯于使用民主的方式,因而民众参与政治管理过程的权利也往往被剥夺或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能人官员轻视或忽视民众的利益而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危险。又如,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变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的现状,我们党实行了权力下放的改革策略。向地方放权,使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和处理社会事务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自主权,其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是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协调控制大大减弱;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如何使用这种自主权上没有规范化的约束手段。而地方重大事项决策权、主要项目审批权、人事任免权、工作指挥权及财务调配权等,都集中在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身上。在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运行不规范的情况下,一旦权力过于集中于少数能人官员手中,就容易形成“一言堂”现象,进而滋生腐败。
  其次,权力监督相对乏力,缺少对能人官员的刚性制约。对权力的科学有效监督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一整套权力监督的结构体系,而由于特殊国情,监督体系还不够科学健全。反映在对能人官员权力监督方面,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对能人官员“赋权过重”,难以有效监督。能人往往处于一把手的位置,即便不是一把手,也常常掌控着较大的权力,在一定的空间和区域拥有较大的话语权,监督者的任免、调动、待遇、升迁等权力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能人官员居于上级不能面对面管、同级下级又管不了的“接合部”,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监督空当,形成超越权力、权力滥用的虚监现象。其二,某些领域的监督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党和政府选配了在各个领域有经验的专业骨干人才担当关键的决策者。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监督机制滞后,也没有及时配置新的监督力量,腐败也会产生。其三,监督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有空可钻。如,有的制度规定“几不准”“几严禁”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