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再思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特殊地位/杨守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守涛 日期:2023-03-24 09:33:40
于民意科学地选择并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民心,最终建构起治国理政的深厚基础,铸就执政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三、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具有特殊优势
  根据前文所述,协商民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民主日常”而非局限于特定时节的“民主节日”,因而可以被视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不一般的重要形式。这种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式中的不一般特质,赋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的活力与生命。那么,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协商民主具有什么样的特殊优势呢?
  一是协商民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特色、中国优势更具可识别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3]。这样的民主是一种彰显着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新形态民主理论概括与民主实践总结。那么,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可识别性究竟主要依托于什么呢?自然是依托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也有研究者指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协商民主形象。”[12]很自然地,协商民主形象也是国家民主形象的重要构成。当然,西方也有协商民主。在国(境)外的学术讨论中,协商民主也是一个热点话题。不过,就比较意义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具有“从实践到理论并随实践不断发展完善”[13]等比较优势。在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关系这一维度,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与西方社会单纯随机抽选协商参与者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把党建引领、人大的决策监督等内容与决策工作中的民意整合起来,这样的做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在全过程协商的完整程序与环节之上。[14]
  二是协商民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沦为一个空洞的标签。笔者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时曾经提出,该民主理论与实践不仅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事实利益而非口号式利益,而且能超越局限于周期性选举的、“节日”式的西方民主,甚至还能超越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新升级。[15]但是,不管是笔者所概括的这些内容,还是其他研究者业已提出的各种观点,其中所展现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都只是一种理论样态,这些理论样态的优势要真正成为现实,就有赖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特定的落地形式。倘若全过程人民民主缺乏特定的落地形式,就只能算是一个宣传口号,最终必然沦为一个空洞的标签。正如相关研究文献所指出的那样:“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实践形态必须以某种普遍的实践形式为基础,否则这一民主形态的内涵就是空洞的。”[4]那么,在中国特色的、已然相当丰富的民主话语体系里,什么样的话语所代表的形式能使全过程人民民主避免沦为空洞的标签呢?那就是协商民主,它“与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实践形态具有高度契和性”[4],这样的契合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更好地落地、更有效地成为生动实践,从而给人们更多更切实的体验。
  三是协商民主使民主持续性地贯穿群众生活始终。从社会心理的意义上看,群众的感受对于民主制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民主,要想真正生成、存在、发展下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