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熔铸新时代河南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考/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3-01-18 15:31:35
的动力源泉。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是奋斗。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团结奋斗”“不懈奋斗”“顽强奋斗”这些话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从理想信念教育着手,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把红旗渠精神转化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转化成战胜风险挑战的坚强意志,转化成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高的目标要求,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大别山精神的深刻意义
  大别山精神是指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由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一种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意识、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是我们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河南信阳一带历史上叫“负函”,是孔子14年周游列国的终点,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对于大别山精神,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是综合来看,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素是革命、斗争、奋斗、献身。
  一是坚决彻底的革命精神。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最鲜明的区别,是共产党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在28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始终红旗不倒,是大别山人民坚持彻底的革命精神的生动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面对反动派在革命根据地进行“房过火、石过刀、人换种”的凶残行为和白色恐怖,大别山人民不畏凶险,始终怀着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对新的生活的美好向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比如,开国大将徐海东,全族66口人被杀。革命战争年代,新县超过一半人为革命而牺牲。但是,无论流多少血、献出多少生命,大别山人民始终没有放下革命的旗帜。
  二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本质上讲,大别山革命史就是一部大别山人民的斗争精神史。大别山人民的一大性格特点就是“犟”“不要命”。比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根据地人民英勇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反“会剿”、五次反“围剿”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队近百万人,其中歼敌约10万人。再如,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以一当十,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伪军,对日伪军作战1260次,歼灭日伪军43770人,创建和巩固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敢于同强敌做斗争,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毛泽东曾经说过,共产党就是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4]52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初期,条件异常艰苦,部队一下子从12万人减少到不足7万人。面对困难,广大官兵发扬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自己打草鞋、缝制衣服,没有油盐和粮食,就拔野草充饥,克服重重困难,重建了中原解放区,建立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