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唐太宗子女教育得失之鉴/蔡 茂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蔡 茂 日期:2021-07-19 15:34:47
于李承乾的教训,唐太宗不放心让大臣教育李治,决定亲自教育,令16岁的李治居住在自己的寝宫旁,不让他接触百官。黄门侍郎刘洎看出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认为这样做会使太子府的官员没有机会见到太子,父子同居一宫还会招致“嫌疑”。刘洎建议,唐太宗要用自己的榜样来教育太子,而不是亲自当老师。应该给太子传授好书,让他与贤能的人交往。早晨让太子阅读经史,体会前朝成败的经验教训;晚上接待宾客,询问当今朝政得失。空闲时练习书法,写写文章,就会每天听到从未听到的事,看到从未看到的事。如此,太子的德行就会越来越光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与教师的身份是不同的,父母充当教师,会混淆家校关系,让子女产生身份认知冲突,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困扰,从而影响其成长。从李治即位后的表现来看,刘洎的担忧并不是主观臆测。事实证明,无论是把李承乾的教育放手给师傅,还是对李治教育的越俎代庖,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注定是失败的。
  (三)厚此薄彼,偏爱个别子女
  在注重等级的帝制时代,皇帝不可能对子女平等相待,但逾越礼制偏爱个别子女一定会造成诸多隐患。贞观十六年,唐太宗问侍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迫。褚遂良回答说:“即日四方仰德,不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此最当今日之急。”[1]240唐太宗深以为然。但他采取的办法只是给太子及诸王寻访良师,没有意识到偏爱的危害性,结果使个别子女恃宠而骄,同时让其他子女心理不平衡。
  唐太宗偏爱李泰,“每月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1]237。这种逾越礼制的做法给了李泰及朝廷大臣强烈的暗示:李泰比李承乾更适合做太子。这刺激了李承乾的危机感,导致其铤而走险。据史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太宗甚爱之”[4]2648。他走上反叛之路,与唐太宗对李泰的偏爱分不开。
  唐太宗身为千古一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空前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在教育子女方面,他的失败多于成功。比如,太子李承乾“疏远贤良,狎昵群小”[5],最后发展到谋反;李泰觊觎太子之位,苦心经营,想取而代之;李治面对武则天势力的膨胀无力辖制等。
  家庭教育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一环,对一个人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迈向全面复兴的关口,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继承者与接班人。领导干部应在这方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许多党政干部尤其是高层领导在子女教育方面栽了跟头,既损害了党的声誉,也给国家、人民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唐太宗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得失应该成为重要的警示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兢.贞观政要[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熊明安,熊焰.中国古代教学活动简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356.
  [3]毛蕾.论李承乾从聪慧太子到叛逆谋反的心理动因[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06-113.
  [4]刘,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6315.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