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治理视角下“村霸”的概念、症结与治理对策/彭乐颖 罗 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彭乐颖 罗 兰 日期:2021-06-15 10:13:50
标准以及程序步骤具体化。除对候选人的年龄条件加以限制外,其他的选举标准偏低且资格审查阶段规则模糊,缺乏能体现与检测候选人德行的机制环节。目前农村选举办法中缺乏对扰乱竞选的惩处办法,基层选举中宗族势力干扰选举流程、背后操纵选票、威胁村民的乱象丛生。此外,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村换届选举中已出现了选票不足的问题。加上村民对候选人的了解有限,选举中常受到村干部的干扰,导致基层民主选举流于形式。
  (四)违法惩治力度较弱,助长“村霸”不良行为
  一方面,我国对村干部的惩治力度较弱。纪委可以对基层组织内的党员进行监督,但无法监督非党员的基层组织人员;而监察机关属于行政机关范畴,在履行行政监察职能时缺乏相应的独立性与权威。此外,我国司法诉讼领域也没有对村民在选举中受到暴力威胁的法律救济,只能依靠基层政府或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处理,对于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行为如何惩处却并未加以说明,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诸多基层干部并未受到司法与监察的强力约束与规制,无形中加剧了惩治“村霸”的难度。
  另一方面,村干部对“村霸”的不端行为也未加以阻止劝导,更有甚者纵容包庇,与黑恶势力形成利益链条,导致群众认为基层机关就是当地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党群关系进一步恶化。长此以往,只会助长“村霸”的不端行为,加剧基层群众的不信任心理,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危害基层社会的稳定性。
  
  三、“村霸”乱象的治理对策
  
  从源头遏制村干部腐败与“村霸”产生,重点应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视角出发,加强党的支部建设,重塑乡村价值体系,完善乡村法律制度,完善基层人员监督机制,增强对“村霸”违法犯罪行为的排查打击力度,构筑起针对“村霸”乱象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督治理格局。
  (一)加强党的支部建设,重塑乡村价值体系
  我国复杂的农村生态环境给“村霸”的产生营造了一定的空间,使其主导了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行,党支部的核心力量却在基层治理中逐渐被架空。[3]因此,为了改变基层组织涣散的问题,应重塑乡村思想道德价值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激发基层治理更多活力,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第一,基层党员干部要革新思想理念,增强自身服务意识。基层党员要积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基层一线工作中坚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一时间制止并严格惩治“村霸”行为。第二,选好农村基层党建带头人,塑造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基层党员的政治风气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政治效能,村干部的作为与否对农村党员的工作落实意义重大。因此,上级党委要选好用好村党支部书记,严格把控候选人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和理论实践能力。第三,建立定期激励考核机制,管好农村基层党建带头人。上级党委应该定期对农村干部的工作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相应的村民评分细则。针对助农、扶贫等专项工作,更需要持续追踪与深入调查,一旦发现潜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进行检举揭发并报告给上级党委。第四,通过让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的方式来逐步瓦解恶性宗族势力。一方面,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素养较高,具有一定的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能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