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陪会”对基层干部创新行为的挤出效应及其治理之策/林春波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林春波 日期:2021-03-22 09:24:26
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这一歪风并未根治,特别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产生与恶化,线上会议明显增加,这又使得“陪会”的不良风气出现回潮,再次对基层干部造成困扰,加重了基层工作的疲态。
  二、“陪会”对基层干部创新行为的挤出效应与负面影响
  (一)形式主义对基层干部创新的干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干部创新能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但基层干部创新面临着重重障碍,其中形式主义就是干扰基层干部创新的首要因素,基层干部常常被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压得喘不过气,这种“不可承受之重”使得基层干部完成基础工作都成为一种奢望,更不用说创新。当前,形式主义对基层干部创新的影响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比如,任洁认为,“5+2”“白+黑”等连续作战使得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强度压力状态[1],这种高强度压力一部分来源于本职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形式主义,使得基层干部创新行为的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倪星等提出,中国基层政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权责分立的悖论[2],基层干部掌握的权力非常有限,但形式主义使得基层干部要承担无限责任,这种矛盾很容易使基层干部滋生利我倾向,进而以避责行为来应对繁重的工作,简单来说,也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和付出来执行政策。如此,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创新行为便渐渐地退出了基层干部的视域。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形式主义与基层干部越轨行为形成显著正相关,形式主义越严重,越会使得基层干部产生对上级领导和政策制度的反抗情绪和抵触行为,比如逃避或转嫁责任等,这些都与创新要求不符。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对基层干部创新的影响是严重的。
  (二)“陪会”对基层干部创新的挤出效应
  1.“陪会”的挤出效应
  在中国政治范畴下,会议是传达精神、共同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属于党政管理、领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层来说,会议是布置行政任务、传递上级政策精神的制度化形式,其设计初衷是通过会议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注意力资源调动与整合,是官僚制动员的重要手段。但行政会议制度在基层执行中出现了过多、过密、过长的问题以及“陪会”现象。在基层,很多会议是临时召开的,这种突发性使得基层干部无法将其纳入到工作行程中,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去“陪会”。随之而来的就是额外任务,这无疑会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疲态。
  形式主义的“陪会”问题对基层干部造成了严重困扰,产生了对基层干部创新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属于经济学用语,原指政府公共支出将私人支出挤出市场空间,减少了私人投资的发展机遇,本文中挤出效应表现为“陪会”对基层干部创新的侵占。第一,资源挤出。按照自我调节理论的分析,当个体面对压力时会进行自我调节以恢复平衡状态,这个过程是需要资源投入的。基层干部面临着“陪会”的压力,应对这一压力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予以平衡,而个体资源是有限的,基层干部在“陪会”上资源投入的增多就意味着在创新行为上资源投入的减少,形成“陪会”压力应对资源对创新需求资源的侵占。第二,情绪挤出。遭受众多临时性、突发性“陪会&rdqu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