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管理中常见的系统性误差及勘误之策/王 越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 越
日期:2020-04-28 15:16:04
先偏离和行为过程中的率先失误,是完全基于不正确的领导行为而衍生出的全局性误差。其源头无关其他,就是领导者错误的主观性行为严重干扰了组织客观运行过程,使得原本应该以出众能力、前瞻眼光产生助推、加速效应的管理引导,反而成为滞后发展、抑制优势的新障碍。看似毫无本质差别的个人管理,缘何会形成如此天壤之别的结果?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领导者是否能克服私欲、克服主观偏好对客观判断的干扰,在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深入实际、广开言路,以群众为重,以组织为先。一旦领导者摆不正个人位置,依仗权力而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就会将个人想法视为最优、个人诉求视为最重,以一己偏好取代组织和群众利益,在主观思维下一意孤行、随心所欲。这种不客观的行为特点也就自然注定其引导过程与最终结果的严重偏离。
(四)源于“不主动”而表现出的重复性
事实上,领导者的主观性、自负性与片面性不仅引致管理结果与现实诉求的不匹配、不符合,还容易引致另一个不良结果——误差、错误的重复性出现,即领导者个人的不反思、不提升、不客观很可能使得其管理行为表现出一贯的偏离性和错误性。这就必然导致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的情况。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如此雷同的错误、偏差重复出现,关键即在于领导者个人的懒惰,其既不主动审视个人能力水平是否与时俱进、足以独当一面,也不主动“回头”分析曾经失误的原因所在,而是做完即止,只管拉车不看路。看似一直在积极尽责并无推卸,实则却是不负责心理下的应付、享受,安于权力使用、安于眼前职位,却毫不顾及组织真实境况与发展诉求。
三、基于可规避性的勘误之策
(一)在反复实践中发现规律
系统性风险之所以能够被规避,一个关键原因即在于其诱发因素、产生条件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检测而被了解[2],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化解。这也就意味着,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同样可以通过对具体实践过程的观察、分析把握控制。但这不是一次两次的短期行为,必须充分深入行为过程中长期观察发现规律、总结一般性特点,如此才能对问题抓得准、抓得全。因此,首先,领导者应认识到,组织引领行为很容易受到个人偏好影响,但只要突破个人思维限制而将岗位职责置于首位就可主动防范。这就需要领导者身体力行地参与具体执行过程中,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引领的不足与偏差,了解下属的真实反馈并充分衡量具体的社会效应,以此强化认知、提升素养,从而降低局限性、减少误差。其次,领导者还应认识到,个人的一贯偏好和思维惯性往往很难在一开始就被发现,且受性格、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偏好很容易变为习惯。要精准识别不良偏好,就需要长期、主动审视自我过往行为,通过对个人一贯性风险偏好、决策取向与目标追求的衡量对比,发现个人短板与不良诉求,这往往正是引致管理系统性误差的主要因素,即以反复实践积累现象“素材”,再基于长期的“素材”分析自查不良偏好。再次,领导者还应意识到,长期的实践体验与观察并非只靠拼时间即可,在连轴转过程中若只出力不用心,为行动而行动,对于提升个人认知将毫无益处,毕竟规律的发现只能实现于分析思考中,只会成型于长期一贯总结下,实践过程中没有思考与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