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贪腐危害代际传递现象透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傅 敏 陈明龙
日期:2018-09-29 11:47:22
绕膝、安享晚年才是其最大心愿。但是,贪腐危害逆向往上传递的存在,却让尽享天伦化为泡影,安享晚年成为奢望。
贪腐危害潜伏期的担惊受怕。贪腐分子往往是外紧内松,对于自己的贪腐行为,对外往往尽力不透丝毫风声,对内则变得随意,很少藏着掖着。当贪腐行为展现在父母面前时,父母自然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社会大背景下,必然成为其焚心之忧。即使少数贪腐分子内外皆紧,但莫要忘了“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的古训,哪怕贪腐行为做得再巧妙,藏得再隐秘,父母也总能知悉一二。虽然贪腐危害此时处于潜伏期,表面上风平浪静,但贪腐分子的父母出于对未知后果的恐惧,必然整天担惊受怕,进而对其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
贪腐危害爆发期的重大变故。虽然贪腐行为在初期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随着贪腐行为的不断强化,总有一天会暴露。一旦暴露,对于贪腐分子来说,必然是身败名裂,而这对于其父母来说,更是塌天之祸。依据贪腐分子贪腐行为的严重程度,轻则使父母心中曾经的骄傲顿时变成千夫所指,重则使父母的人生支柱瞬间沦为阶下之囚。无论是上述何种情形,都会引发剧烈反应,产生巨大冲击,对贪腐分子父母的身心造成严重创伤。
贪腐危害次生期的晚景凄凉。对于贪腐分子的父母来说,熬过了贪腐危害爆发期的剧烈冲击,还要面对贪腐次生灾害的长期影响。如果贪腐分子因情节轻微而致名声受损,那么其父母可能要长期面对别人背后的指指点点。如果贪腐分子因情节较重而被除名免职,那么其父母可能要面对从生活富足到拮据窘迫的转变,导致其老无所养而境况悲戚。如果贪腐分子因情节恶劣而有牢狱之灾,那么其父母必然要面对家破人散的人生悲剧,不仅老无所依、晚景凄凉,可能还要因为贪腐分子收拾烂摊子而心力交瘁。更为可怕的是,随着贪腐行为严重程度的增加,以上所述的次生灾害会产生叠加聚变作用,从而让贪腐分子父母深陷舆论旋涡、穷困生活、绝望心理相互勾连而成的大网之中。
(二)贪腐危害顺向往下传递
人皆有爱子护犊之心。然而,贪腐危害却不会因为人的主观善意而放弃顺向往下的侵袭破坏。
贪腐危害潜伏期的诱惑腐蚀。贪腐行为往往匿于人情,起于微末,兴于点滴,且其恶劣程度与贪腐分子的地位密切相关。这个过程恰恰与贪腐分子子女的成长历程具有时间上的高度重合性。一般来说,贪腐危害的潜伏期往往处于贪腐分子事业起步的阶段,而此时贪腐分子子女正处于年幼时期。轻微贪腐行为,往往假借人情外衣行贪腐之实,要么是借年节之名给贪腐分子子女封个“红包”,要么是借休闲之名邀贪腐分子家庭进行奢侈消费,要么是借联络感情之名送贪腐分子各种贵重物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上述贪腐行为中,贪腐分子子女要么是亲身参与,要么是心知肚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当官真好、有权力真好的感觉,因为当官就会有人大献殷勤,有权力就可以不劳而获。一旦这些感性概念在孩子成长历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就会被孩子固化为自己的认知模式。这等于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埋下了邪恶的种子,必然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为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贪腐危害的持续浸淫下,这颗邪恶的种子会伴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而破土发芽,进而强化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