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制度执行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拓 童泽林 日期:2014-06-04 15:41:55
现阶段中国仍处于一个法制还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如果不强调社会主义的公平精神和社会责任,如果忽视共同富裕的方向,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就必然是人们所称的权贵市场经济、两极分化的市场经济。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不能搞市场社会。强调社会公平是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制约。为了实现制度公正,在制度执行中应充分借鉴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提出的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是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最少受惠者群体,也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虽然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但是目前中国的公平问题比效率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4.让制度神圣起来。制度执行力是否强大,关键在于制度是否神圣。让制度神圣起来,首先,要捍卫制度的硬权利不容侵犯。在制度面前谁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管你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也不管你是地位多么草根的百姓,谁违反了制度都要受惩罚。其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扎好制度的笼子,就要明确执政党、政府和法院等一切权力机构的权力边界,让任何人都没有总揽一切的特权,各守各的边界,互相制衡,从而体现出制度的神圣性。再次,让领导者服从制度。这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根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离的原则推行分权制度,让领导干部接受监督。二是完善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公众和舆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实际效果。三是执法必严,用制度约束执法者必须严格执法,否则执法者将承担责任,从而做到“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
  三、干部素质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干部是制度执行的主体,是制度执行力的实际承担者。干部素质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体现。
  1.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干部素质的现代化可以概括出很多内容,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政治坚定、诚信廉洁和积极沟通。在诚信廉洁方面,诚实守信和清廉为政是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因为诚信和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化国家和政府的发展趋势。在沟通方面,干部在领导过程中,不仅需要在体制内部进行上级、下级和平级之间的沟通,而且需要与体制外部的人民沟通,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更加透明和阳光。
  2.干部制定制度的能力水平。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还有赖于干部制定制度的能力水平越来越高。为此,参与制度制定的干部应该明确考核制度制定能力的相关指标和标准。其中,考核制度制定能力的根本指标是该制度是资源配置的明智选择,即该制度是资源配置中的相对最优解。而评价制度制定能力的标准,包括制定出的制度应体现公共性、信誉度、连续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当制度制定出来以后,要让“死”的制度“活”起来,关键在于干部对制度的遵守。实现干部对制度的遵守无非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法制手段约束干部遵守各项制度,二是干部能够自觉遵守制度。相比于前者,干部自觉遵守制度可以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减少监督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干部自觉遵守制度是发自内心的,可有效避免对制度的消极执行现象。可见,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直接关系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分别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