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干部“污名化”的“破窗效应”及防范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乔 磊 日期:2014-06-03 18:41:49
大级别高配力度,对扎根基层、业绩突出、德才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基层干部,在规定范围内适时高配级别,打破基层干部上升的“天花板”,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
  4.加强社会媒体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媒体应切实肩负起社会责任,真实、客观、全面、科学地宣传报道基层和基层干部的问题,不能为吸引公众眼球而置社会公共利益于不顾,刻意放大问题、误导公众,破坏社会整体理性氛围。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正面宣传,真实展现基层干部全貌,让更多人了解基层干部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和内心世界。社会公众应尊重、鼓励和包容基层干部,体谅基层干部夹在上级“一票否决”与底层“怨声载道”之间“两头受气”的苦衷,以及“巴掌大权力扛天大责任”的无奈,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艰苦奋斗精神,消除对基层干部的误解和偏见,用理性、发展和宽容的眼光看待基层干部。
  5.提高基层干部能力素质,重塑自身良好形象。基层干部在面对社会“污名化”时,应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社会质疑。特别是在涉及基层干部事件处理时,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公开真实信息,防止信息碎片化带来的炒作行为影响基层干部形象。基层干部要牢记“打铁还须自身硬”,主动学习,勤奋工作,常“接地气”,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升处理基层工作和农村工作问题的实际能力,以为民、实干重塑基层干部形象。相关部门应主动关心基层干部,不仅要为其提供展示平台,更要对其进行心理关怀和疏导,通过分类指导、加强培训、帮带培养、实践锤炼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提升综合素质。
  6.强化基层干部监督惩戒,防止污名化的“破窗效应”。健全“天罗地网”的监督制度,全面整合利用纪律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媒体监督等渠道,对基层干部贪腐、作风等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360度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置加密,最大限度地防范个别基层干部的“自我污名”行为,防止“第一块窗户玻璃”被打破。同时,健全严查力纠的惩处制度,对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作风粗暴等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有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搞姑息护短,不搞下不为例,做到“破窗必惩”“破窗必补”,严防个别基层干部行为不检点引发“破窗效应”。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宿迁市委组织部县区干部处)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vip.sina.com  
  电  话:0371  -  63926295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