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根源探究及对策建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臧豪杰
日期:2012-03-20 09:55:45
当前,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三鹿奶粉事件”到“瘦肉精事件”,从“郭美美”到“卢美美”,从“卡尔丹顿服装”到“达芬奇家具”,从“家乐福欺诈”到“台湾塑化剂”,从“味千拉面骨汤门”到“肯德基豆奶门”,从“中石化天价酒”到“听证专业户”、“甬温动车追尾”……老百姓不得不发出疑问:我们还能信任什么?“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博)的监测显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专家、更不相信媒体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陈仁泽:《民众对政府专家不信任度加深 权威声音常被打问号》,《人民日报》2011年9月8日)。如何破解横亘在社会中的这堵“信任墙”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而比破解这堵墙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到造成信任危机的原因,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一、信任危机根源探究
面对信任危机愈演愈烈的局面,对信任危机的根源分析也是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政治角度、经济角度、社会角度、心理角度等不一而足。本文认为,必须透过当前信任危机的乱象抓住产生信任危机的本质原因,既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也要从互不关联的案例中找到共同点,这样既可以发现信任危机的特殊原因,也能发现其普遍性原因。因而本文选取了政府、专家、企业这三类受信任危机困扰的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具体原因来寻找危机背后的总根源。
(一)政府信任危机原因分析
公信力源自于英文Accountability,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在现代社会,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感受。民众的认同与信任又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因而,公信力下降对政府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当前,我国政府存在着公信力损耗较为严重的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相比于其他机构,政府的公信力仍较高。据爱德曼发布的2011年全球信任调查报告,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88%。其次,中国政府公信力水平呈现等级排列,越往上公信力越高,中央政府公信力最高。再次,地方政府公信力参差不齐,公信力水平受政府的观念意识影响较大。地方政府在应对社会问题时表现出巨大差异,这也是造成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差异的原因之一。尽管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相比于其他机构仍较高,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怀疑一切正成为国人的集体意识,政府公信力正不断损失,其原因如下。
其一,政府承诺与行为存在差距。政府对民众的许诺是美好的,以换取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当前,一些政府不顾地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盲目攀比上项目,对民众作出不切实际的许诺,从而提高了民众对政府的期望,当政府行为与许诺出现差距甚至背离时,必然引起民众的巨大不满。
其二,政府与民众争利。政府作为人民的合法代表,应该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己任,而当前一些政府部门领导为了任内的GDP,为了换取政绩,不惜以损害民众利益为手段,或者从事非法的商业活动、权钱交易,从而损害了民众利益,造成了官民矛盾。
其三,政府职能缺位。政府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