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防治隐性腐败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魏 芳 王 磊 日期:2011-01-14 10:18:53
的重要目标,从而把隐性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三要打造特色性文化,在扬廉弃腐环境中升华思想境界。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廉洁的价值理念,广泛开展读书思廉、媒体传廉和家庭助廉等实践活动,利用广播影视、书刊报纸、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平台,以及宣传橱窗、灯箱展板等载体,营造崇尚廉洁从政、抵制隐性腐败的良好舆论环境,使党员干部在廉政文化的滋养中升华觉悟,感悟人生,锤炼品德,守护好清正廉洁的精神家园。四要实行前瞻性管理,在落实责任中形成层级防腐格局。要坚持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度,重点制定具体的办法措施和标准要求,逐级把好用人关口,监督行政过程,检查制度执行,全程跟踪问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责任到人、责任兑现、责任监察、责任追究层次化、体系化管理格局,把思想防治与管理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切实防治隐性腐败。

  二、隐性腐败形式诡秘多样,难以精确打击,必须循其共性,进行综合治理

  隐性腐败表现形式、运作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突出表现为:无“痕迹”的职权牵制。一些党员干部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不留痕迹地将该急办的事情故意推迟延缓办、该正常办的事情附加条件刁难办、简单易办的事情人为设置障碍复杂办、职权内的事情借口托辞绕圈办,目的是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实惠、做人情,最终形成不达目的不办事、达成目的乱办事的“怪圈”。无“挑剔”的出场走穴。部分领导干部对参加一些所属单位、企业、工厂的奠基开业、剪彩等活动逢请必到、乐此不疲,其目的就是为了数目可观的“出场费”、美化形象的“出镜率”、引人关注的“政绩效应”等,而且觉得类似行为理所应当,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或者是身价所在,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无“伤雅”的礼尚往来。有的党员干部以正常人际交往或尊重亲情友情之名,行徇私投机或受贿行贿之实。借逢年过节、住院疗养、婚丧嫁娶、生日寿辰等时机,你来我往,变相收礼送礼。有的借检查工作、考察考核、指导调研等时机,拿点价格不菲的“土特产”,收点极富含金量的“纪念品”,并且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无伤大雅。无“破绽”的信息交易。有的国家公职人员或党员干部利用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各种“后门”渠道,把不该公开的政府意向、内部决策、商业秘密、市场内幕以及人事变动等信息,透露给相关单位和人员,用以换取自己的经济或其他利益,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无“异议”的职务消费。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已经成为隐性腐败的一个突出方面。有的在职务待遇上煞费苦心,办公设施讲究气派,公务车辆讲究高档,公寓住房讲究宽绰,外出住宾馆讲究级别,公务接待讲究排场,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巧立名目,玩弄手段,做得天衣无缝,让人提不出任何异议。如此种种,说明隐性腐败表现形式和手段方式五花八门,很难靠精确打击的办法“一招制敌”。

  防治隐性腐败,必须抓住其共性特征,把握其特有规律,加大技术含量,扩展视域范围,击中其要害命门,真正体现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防治效果。一要研究把握其产生机理,抓住规律科学防治。要通过案例剖析、归档觅踪,从中把握隐性腐败的易生对象、初始动机、诱发时机、滋生环境、表现形态、内外关联、发展走势等,找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