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投票的数学原理”提升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中的策略行为与投票悖论
投票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但实际操作中会因许多原因阻碍传递的有效性或影响个人的真实偏好的表达,即投票人为了某种“想要的结果”,谎报自己的真实偏好或刻意采取非组织策略行为。投票程序确定后,如果投票人认为可以通过某些行为按照其意愿改变最终的投票结果,那么投票者往往就会不按照组织要求诚实表达自己的偏好,不真实投票达到一定比例,投票的结果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孔多塞悖论。在个人偏好传递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非传递性障碍,难以获得稳定一致的结果。比如在干部推荐中,如果投票者与候选人存在竞争关系,投票者为确保自己的利益就会把票投向最没有可能的人选,或者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拉票或让熟人不把票投向比自己实力强的人;还有在候选人很多且投票者对候选人信息掌握很不均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只投熟人、好人的现象,大大偏离组织的要求。 2.议程悖论。规则的制定者可以利用产生于某些个人偏好集合的不可传递的社会偏好顺序,通过选择一种适当的议程,以组织者需要的方式操纵投票结果。比如,在干部票决前的讨论酝酿环节,一把手先发言还是末位发言直接影响着最终结果,因为一把手的发言对其他常委的选择偏好影响最大。在基层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先支部还是先村委,先选委员再从委员中选书记(主任)还是一票直选(在过半数的情况下,得票最高的就是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组织上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基层的实际情况选择选举程序。 三、“策略与投票”对竞争性选拔中投票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扩大民主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投票推荐民主作为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受到青睐。随着投票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投票民主的科学性是当前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紧迫且不能拖延的问题。投票的本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偏好”,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投票民主的科学化水平可从“让个体偏好科学地转化为社会偏好”和“让投票者真实地表达偏好”两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加强对投票问题的研究,确保规则能科学地将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偏好。提高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化水平就是通过规则设计用“程序民主”实现“实质民主”。制定投票规则时,不仅要让投票人表达其最希望看到多个候选人中的哪一个被选上,还应该让投票人最大可能地按照公认的标准对这些候选人进行排序。当前干部工作中投票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大多采用简单绝对多数原则,或者人为规定领导和普通干部的权重等,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科学的标准遵循,特别是在差额选拔干部的投票环节,还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应该在投票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西方投票理论的同时,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注意研究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态下的选民心理、投票规则,尤其要注意运用实证研究和数理分析的方法,使我们的政策更加科学合理。 2.让投票者“做自己的主”,营造客观表达个人偏好的环境。一要强化信息公开,发挥信息对投票人的引导力。民主和公开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真正的公开就没有真正的民主。要强化干部制度改革,特别是投票规则的宣传,真正让群众弄懂弄清,提高群众对投票制度内在逻辑和科 |